三主张建立人人自由人人平等新型的伦理关系(第2页)
[18]刘师培:《攘书·罪纲篇》,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18册。
[19]刘师培:《东原学案序》,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5期。
[20]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8期。
[21]马叙伦:《孔氏政治学拾微》,载《国粹学报》,第2年,第5期。
[22]刘师培:《攘书·罪纲篇》,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18册。
[23]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1册,第2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24]刘师培:《理学字义通释》,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9期。
[25]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1册,第31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26]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2册,第4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27]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4期。
[28]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1册,第31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29]柳亚子:《论道德》,载《克复学报》,第3期。
[30]马叙伦:《孔氏政治学拾微》,载《国粹学报》,第2年,第5期。
[31]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4期。
[32]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2册,第21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33]林獬:《国民意见书》,载《中国白话报》,1904年,第10期。
[34]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2册,第2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35]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8期。
[36]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2册,第3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37]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7期。
[38]柳亚子:《哀女界》,载《女子世界》,第9期。
[39]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7期。
[40]柳亚子:《哀女界》,载《女子世界》,第9期。
[41]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2册,第9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42]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7期。
[43]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2册,第19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44]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7期。
[45]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2册,第10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46]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8期。
[47]林獬:《国民意见书》,载《中国白话报》,1904年,第12期。
[48]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1册,第6课,23页,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49]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2册,第10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50]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8期。
[51]见《苏曼殊全集》,第5册,136页,北京,中国书店,1985。
[52]柳亚子:《论道德》,载《克复学报》,第3期。
[53]刘师培:《伦理学教科书》,第1册,第34课,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5册。
[54]黄节:《黄史·伦理书》,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