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足球的基本技术与战术(第4页)
(2)在练习中,可放慢运球速度,固定脚型,强调推拨的动作顺序,体会如何控制运球方向。
2。脚背外侧运球
特点:易于变化运球方向和发挥奔跑速度,还具有掩护球的作用。运用时灵活性、可变性强,运球形式可分为直线运球、弧线运球和转换方向运球。
动作要领:运动时的身体姿势与正常跑动时相同,上体稍前屈,步幅不宜过大,运球腿提起,膝关节稍屈,髋关节前送,提踵脚绕矢状轴向内旋转,使脚背外侧正对运球方向,在运球脚落地前用脚背外侧推拨球的后中部。
易犯错误:
(1)运球脚直腿前摆,难以控制推拨力量。
(2)膝、踝关节僵硬,影响控球效果。
(3)身体重心偏高或后坐,影响重心跟进。
纠正方法:
(1)在练习中,确定支撑脚的位置和触球脚的部位,进行走步式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2)在练习中,可变换运球方向,强调推拨的动作顺序。
(五)抢截球技术分析
从防守者与进攻者相对的位置来看,抢球可分为三类,正面抢球,侧面抢球,侧后抢球。这里主要介绍正面抢球。
正面抢球
动作要领:
(1)正面跨步堵抢:抢球者两脚前后开立,迎着运球者而站,两膝微屈,身体重心下降并置于两脚间,当运球者与抢球者间的距离缩小到一定范围(即抢球者上前一大步可能触及球),运球者脚触球后即将落地或刚刚落地时,抢球者后脚蹬地并跨步向前,以脚内侧去堵截球,当已堵住球时,另一只脚应迅速上步。若抢球脚堵住球,而对手也堵住球时,则抢球者应将另一只脚迅速前移做支撑,抢球脚在不脱离球的情况下迅速向上提拉,使球从对手脚面滚过,身体重心也迅速跟上并将球控制好。
(2)正面铲球:移动接近控球者,膝关节微屈,重心下降,当控球者触球脚触球后尚未落地时,抢球者双脚沿地面向球滑铲,并随即用手扶地做向一侧的翻滚,并尽快起身。另一种是单脚蹬地后,另一脚向前滑出,蹬地脚迅速绕髋关节摆动沿地面将球扫踢出去。
易犯错误:
(1)身体重心不能及时移到抢球脚上,抢球脚的踝关节不够紧张,抢球无力。
(2)触球后重心跟进不及时,影响衔接下一个动作,不能及时控球。
(3)抢球的时机掌握不好,不能抢先触球而失败。
(4)抢球动作缺乏力量,提拉速度慢,影响抢球效果。
(5)抢截时运用动作不合理而犯规。
纠正方法:
(1)进行徒手模仿练习,或对固定球从不同的方向体会技术动作。
(2)从弱对抗到强对抗进行练习,体会抢球时机和腿部的发力。
(六)掷界外球技术
掷界外球的方法有原地掷界外球和助跑掷界外球两种方法。
1。原地掷界外球
特点:可直接将球掷向同伴,该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强,但掷球的距离较近。多用于将球掷出后,再由同伴组织下一步的进攻。
动作要领:面对场内出球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膝关节弯曲,上体后仰呈背弓,重心移到后脚上(左右开立时,重心在两脚间),两手自然张开拇指相对,持球的侧后部,屈肘将球置于头后。掷球时,后脚蹬地,两脚迅速伸直快速摆体,同时两臂急速前摆。当球摆到头上时,用力甩腕将球掷入场内。掷球时,脚可沿地面向前滑动,但不得离地或踏入场内。
2。助跑掷界外球
特点:可通过助跑的前冲速度,快速将球掷向同伴,使同伴直接射门得分。该技术具有突然性和直接性,掷出的距离较远,但掷球的时机和落点的准确性较难掌握。
动作要领:助跑时,双手持球于胸前,在迈出最后一步时,上体后仰或背弓,同时两手持球,两脚应前后开立。若助跑速度较快,在最后两步也可采用垫步的方法以控制身体向前的冲力。掷球动作同原地掷界外球。
易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