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学生体能发展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着眼于增强国民体质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国在校生人口庞大,而其中大批的体育人口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腾飞的根本之所在。学生体能的发展不仅对群众体育的开展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一个巨大的人才库。

学生体能发展评价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起指导和促进作用,通过评价学生体能的发展水平,来引导学生采用适于自身的健身方法,进行身体锻炼以增进学生的体能发展,从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学生体能发展评价同时也具有甄别与筛选的功能,通过评价学生体能发展状况,可以发现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能发展评价,可以有效地监督学校的业余训练,对竞技人才的培养更为有效,从而减少体育人才的浪费。

(二)配合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学校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素质教育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这就使得发展学生体能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学生体能发展评价的信息功能可为素质教育的进行和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现实的依据。

首先,为科学地制订教学和锻炼计划提供依据。在教学和锻炼开始之前,只有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和锻炼计划。这关系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锻炼方法及手段的选择,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达到既定目标。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必须借助于教学和锻炼开始之前对学生体能发展的诊断、评价,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弱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为主动改善和调控教学锻炼过程提供依据。在某个阶段性的教学和锻炼开始后,以及在执行计划和目标的过程中,每个对象的情况都会随教学和锻炼的进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某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某项技术,不是本身接受能力差,而是由于不具备掌握该项技术所必需的有关素质;有的学生在锻炼中某些战术练习完成不好,不是战术意识差,而是基本技术掌握不熟练等。因此,借助于体能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才能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和锻炼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计划,更有效地改善和调控教学训练过程,以便实现预期的目标。

再次,为修订教学和锻炼大纲提供依据。在阶段教学的锻炼工作结束后,一般应总结大纲、计划及其目标的完成情况。诸如技术、技能掌握的程度;身体机能改善情况等。有关这些信息只有通过阶段教学和锻炼结束后的综合测量与评价才能获得。这些信息又为进一步修订教学和锻炼大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与锻炼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学生体能发展的评价,可以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三)有利于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同时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实践中,对学生体能的发展过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周密的设计并有效地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评价,既可以提高教学和锻炼的科学性,又可以从长期积累的数据资料中总结和发现一些规律,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例如,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对体能评定的各种考核标准的制定、评价模式的建立、运动成绩的预测和选材等,都必须借助于各种评价方法和手段,才能获得科学的评价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中就大大提高了教师或教练员的科研能力。

全国范围的标准化、规模化的测量和评价,可以了解和掌握全国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特点和规律,了解其生长发育的速度和身体素质的现有水平,以及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等。这样,学校、地区、省市,乃至国家的有关部门,都可以从中得到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以致在制订学生体能发展的规划时,减少主观性和盲目性,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由于忽视了体育卫生工作,使学生的健康水平有所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可见,健康不仅与人的生物因素相联系,而且与人的心理因素相联系。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不佳的表现如下:

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1993年对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10万名中小学生的检测结果表明,近视率高达34。17%,其中小学生为16。84%,初中生为45。59%,高中生为65。42%。

体检合格率低。据辽宁等6个省市部分城区高考体检材料分析,体检完全合格的学生仅占15%,体检不合格或因身体状况不佳而报考专业受到限制的占近85%。

体形偏瘦,耐力有所下降。中小学生身高的增长仍然大于体重和胸围等指标的增长,形成了瘦长形体形——“豆芽菜”体形;1991年全国汉族城乡男生1000m跑的成绩比1985年分别下降4。16秒和2。73秒,表明耐力下降了。

营养不良。据调查,中小学生贫血及营养不良率超过20%,小学生龋齿患病率多达50%。

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据北京热线电话在3年内的时间里记录的2。6万多次电话分析,使中小学生心绪不宁的因素有:因成绩上不去而感到压力大;因人际关系不佳而感到烦恼;因急于打工挣钱而厌学;因逃避现实而离家出走,等等。

上述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身体健康上的问题;另一个是精神健康上的问题。引起学生健康下降的原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监督。

体能是健康的综合表现,学生体能的提高显然有助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随着对体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体能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的论证,学生体能发展评价也必将直接反映学生的健康状况,从而督促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水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