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运动负荷的评价与监控(第1页)
第三节运动负荷的评价与监控
一、运动负荷的评价
(一)运动负荷诸因素分析
人体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根据时空观点,运动负荷的大小应受运动练习的强度、密度、时间性及数量等四个因素的制约,改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必将影响运动负荷的大小。
1。运动练习的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在周期性运动中,因人体在一次练习中体重变化微小,所以可用跑速、走速、车速及游速来表示运动强度,也可以用本人某项运动的最大速度的百分比来表示强度,如以本人最高速度的60%进行越野跑等。在教学和训练中还可以用心率来控制练习的强度,因为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与运动强度呈线性关系。
在某些非周期性运动(如力量练习)中,强度的衡量则可用负荷中单位时间内完成同一负荷的次数来衡量。
对运动强度多大才适宜,是有明显个体差异的。如有人将参加试验的大学生分为高体能组和低体能组,每组又分三个组,然后分别以每分钟120、135、150次的心率作为运动强度进行锻炼,每周5次,每次10分钟,共训练5周,结果发现120次心率的运动强度对高体能组的大学生无效,而对低体能组的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提高效果。所以,每个参加健身运动的练习者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选择适宜的强度。以心率作为运动强度指标,则一般大学生锻炼时,将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强度为宜。对一般正常人来说,我国健身运动常用的运动强度的公式是:运动时的心率=180-年龄。
2。运动练习的密度
运动密度是指在一次锻炼中实际练习时间与总时间之比。在相同的锻炼时间中,各练习间隔时间越短,则重复练习的次数就越多,运动练习密度就越大。
运动密度合适与否又有个体差异。高体能者每次练习时间可短些,即密度大些;低体能者反之。总之,以不感到很累为度。
3。运动持续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是指完成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显然,在强度、密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运动持续时间愈长,机能所承受的负荷量必然愈大。在进行健身跑中,一般要求10分钟以上,最好超过20~30分钟,这是因为较长时间的健身跑不但能增进心肺功能,而且能增加血液中的高密脂蛋白的深度。血中高密脂蛋白深度的升高需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进行非周期性运动时,运动时间就以强度、密度及个人体能而定,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
4。运动练习的数量
运动练习的数量是指一次性健身运动中所完成的总次数、总距离或总重量。在非周期性运动中,可用完成练习的总次数来表示;在周期性运动中(如跑步、游泳等),可用完成的总距离进行计算;在力量练习中则可用完成举起的总重量衡量。在进行健身跑中,一般要求3000m左右为宜。体能高者可适当延长;体能低者可适当缩短距离。
(二)健身锻炼过程中运动强度的评定
在健身锻炼过程中,运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锻炼效果。因此,采用科学指标来客观评定运动强度是进行有效锻炼的基础之一。常用的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有:
1。心率
人体负荷量大小与心率高低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运动后心率还能反映出机体的恢复情况,所以,心率的测定用来反映运动训练效果好坏、评定运动负荷大小及健身锻炼负荷适宜与否等。
(1)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1小时后脉率测定。运动前的脉率作为参照指数;运动后即刻测的脉率可反映出该项运动的强度;运动后1小时测的脉率可以评定该次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运动负荷不大,那么在锻炼后1小时即可恢复到锻炼前的心率水平,而且疲劳感觉不明显。如果运动负荷过大,则运动后1小时不易恢复。
(2)基础脉率测定。在正常情况下,基础脉率(清晨卧床、空腹安静时的脉率)稳定。对基础脉率的测定可了解机体的功能状况。如运动负荷适宜,则基础脉率稳定,而且精神饱满,说明机体反应良好,机能增进,体能提高;反之在一段时间内,如基础脉率波动幅度大,且身体疲劳感非常明显,而又无其他诱发因素,则反映机体功能水平下降。这可能与运动负荷过大、身体疲劳有关。
锻炼时运动强度越大,人体的心率也越高。用心率来划分运动强度的一般标准是:运动中,心率大于180次分为大运动量;运动中,心率在150~170次分为中等运动强度;如心率小于144次分,则为小强度运动。
2。血压
正常情况下,运动中收缩压水平与运动强度呈正比,运动强度越大,收缩压越高。一般认为,大强度运动时收缩压应高于190mmHg,舒张压则低于安静水平。
3。肺活量
肺活量反映一次性呼吸可达到的最大通气量。肺活量的测定方法很简便,是常用来了解生理负荷大小、机能适应与否及健康水平好坏的一项生理指标,肺活量因受身高、体重等影响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可用相对值即每公斤体重的肺活量值来计算。中国人的标准是:男性成人为60mLkg(体重);女性成人为51mLkg(体重)。
4。血乳酸
运动时血乳酸水平测定是目前采用较多、较客观的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之一。它通过反映训练时是以有氧供能为主,还是以无氧酵解供能为主来反映运动强度,并指导训练的。一般认为,如果血乳酸水平高于4mmolL,则此运动是以无氧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
5。尿蛋白
尿蛋白在正常人尿中的含量很少。在进行剧烈运动后,尿中可能会出现蛋白,尿蛋白的数量多少与运动强度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运动后出现尿蛋白,是机体对所进行的运动不适应或运动强度过大的表现。如果尿中持续出现蛋白,说明运动强度过大或锻炼者的身体机能状况不良。这时应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减少运动量;或查找有无其他引起尿蛋白的原因。
6。耗氧量
利用运动中机体所消耗氧的数量评定运动强度,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方法。但此方法一般人在运动训练中无法进行测量,需要较复杂的仪器设备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