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电子典藏(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霍州明代水利碑上记载的陶唐峪四社五村(SWTT1)

(二)霍州陶唐峪四社五村初访(SWTT2)

第七部分田野调查日记选录(SWRJ)

第八部分田野工作会议记录(SWHY)

(一)第一次田野工作会议记录(SWHY1)

(二)第二次田野工作会议记录(SWHY2)

(三)第三次田野工作会议记录(SWHY3)

(四)第四次田野工作会议记录(SWHY4)

第九部分附录(SWFL)

(一)搜集地方文献表(SWFL1)

(二)主要信息提供者一览表(SWFL2)

(三)录音带登记表(SWFL3)

(四)照片登记表(SWFL4)

二、属性描述

经过整理录入的田野资料集,应能比较完整地体现他者文化资料的民俗文化属性[12],内容如下。

第一,民俗文物属性,指资料原件的物化形态,包括质料、形制、尺寸、字体、格式、保存地点、保存环境、保存方式、保存人,发现人、民俗文物的物质文化类型等。

第二,民俗文字属性,指资料原件的文字转写形态,包括字样总数、单字量、字体的形义关系、开本形式、民间用字规律、抄写人、使用人、使用语境、使用禁忌、流传方式、民间解释等。

第三,民俗文化属性,指资料原件的文化描写形态,包括社会历史背景、民俗含义、象征性、不同生活阶层文化群体的分类与合作,资料所反映的民俗社会整体面貌、文化习惯和现实变迁等。

[1][芬]劳里·航克(LauriHonko):《民间文学的保护——为什么要保护及如何保护》《中央和地方档案制》,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及学术交流秘书处编:《中芬民间文学搜集保管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13~29,101~116。

[2]访谈时间:1999年6月。《山西洪洞田野访谈资料集——水册、碑文、村落个案》,打印稿,1999。

[3]访谈时间:2000年9-10月。原载《陕山四县田野访谈资料集——社火回访、水环境变迁、入户调查》,打印稿,2000。

[4]访谈时间:2000年4月。《陕西蒲城田野访谈资料二集——清明接送尧山圣母仪式、尧山传说》,打印稿,2000。

[5]访谈时间:2001年1-2月。《陕西水象征文化与社火田野访谈资料集》,打印稿,2001。

[6]董晓萍编:《陕西水象征文化与社火田野访谈资料集》,打印稿,2001:99~100。

[7]访谈地点:陕西泾阳县吉元开发区秦元漆包线厂院内,访谈时间:1999年3月1日下午3:30左右,访谈人:董晓萍。

[8]被访谈人:宋长泰,男,78岁,小学、农民。社火队老把式。泾阳县兴隆镇兴隆村人。通信地址:兴隆镇兴隆村兴隆小队。访谈地点:兴隆镇兴隆村侯建文家。访谈时间:1999年3月4日。访谈人:董晓萍。

[9]《陕西泾阳田野访谈资料集》,打印稿,1999:16~19。

[10]访谈时间:2000年4月。董晓萍编《陕西蒲城田野访谈资料二集》,打印稿,2000:145~164。

[11]访谈时间:2001年4月。

[12]关于“属性描述”的概念和方法,参见王宁:《宋元明清手写与碑刻文献的电子典藏与属性描述》,内部资料,打印稿,2001。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