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打开销路(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大朵铅灰色云遮着天,今日无风无雨,适合出门。

赶早几波卖空了“早鸟”套餐,禾穗挂了“售罄”的牌子,锁好门往集市去。

自从限量不再接套餐预定后,有时刚开门便有人等在外头。

原还抱怨来晚了买不着,一听禾穗说是最近琢磨新菜品,转眼便忘了直说好。

还有人脑筋一转,猜到她这是人手不够的,忙介绍着自家亲戚小辈。禾穗都笑着打太极,一一推回去了。

街市热闹如旧,喧嚣在街头巷尾漫开。

路过鱼市,鼻尖绕着一股愈来愈重的腥味。

木盆挤挤攘攘摆在一处,混着水汽。鱼贩高挽着裤脚,坐在垒起的青石板后,懒散地吆喝。

余光瞥见有鱼冷不丁跃出往外跑,毫不留情一把捉来丢回去,溅起的水花湿了衣衫,惹得人直咧咧。

柳河镇临水靠山,山里跑的、水里游的俱不缺,菜牌上再添道鱼倒是不错。可惜那鱼不太行了,鱼眼凹陷干瘪,灰白得很,买鱼还是得一大早来挑新鲜的。

继续往此行目的地去,甫踏进米粮铺,一股陈年木屑混着米糠的气味就扑面而来。墙上挂着升、木斗和石斛,皆是官府核准好的量器。

掌柜拨着算盘头也不抬,几个伙计正抽起木斗,“哗啦哗啦”往布囊添米,忙得火热。

见有人来,掌柜略抬起头,手下不停,“关中粟米,一斗十二文。”

米价都过官府,价格不可随意涨跌,常见交易都是以斗为计量单位,一石约莫十斗。大昭繁盛一石粟米,也只需一百二十文,够一家子吃一个多月的。

“与我量二石。”

既都是差不多的价禾穗就未恒定在一家买,皆是眼瞧着缺了便囤些。

掌柜略抬头,心里计较,近日怎的这多买粮的……

禾穗又转过去,瞧细白麦面堆得冒尖。她多用这做汤饼,不过加工过的麦面价格要贵些。

“娘子还来点新碾的白面?一斗十六文。”掌柜跟过来,“下次来,怕就没这么多了。”

“还不到冬日,哪家这般早就开始囤粮了?”禾穗要了一石,又顺口问道。

“这……好几家呢。”掌柜打着哈哈。

镇上几家富户都有庄子,怕是这前些时日多雨,收成不好,才赶着囤些粮呢。家里要养的嘴多也说得过去,不过这小娘子……

“娘子这是做生意?”

“一点小买卖。”禾穗点头,坦然道出自己的姓和店面,掌柜顿了顿将她上下打量,露出恍然之色。

“是禾娘子啊,内子最好你家那口卤鹌鹑!听说这都销到外县去了?”

“得亏大伙捧场呢。”禾穗笑着应声。

也不顺着自夸,反倒话里话外赞扬,也就是柳河镇街坊百姓人情深厚,多亏了大伙。

掌柜听着脸上发红,亦觉得与有荣焉,这挣出的名声里还有自己一份。见禾穗买的多,连说帮着安排送去铺子,叫她放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