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美学形态(第2页)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审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无论中国和西方,美育的实践以及关于美育的思想和学说都源远流长,形成了丰富的审美教育新思想和多样的审美教育的方式。
从美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审美教育有两条基本规律:一是从实施的角度而言,美育总是与艺术、文学教育离不开;二是从美育的功能而言,美育总是以人的道德修养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性的完美为主要旨归,因而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意义的社会性的教化活动。
2。美育的特点
审美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方式,不同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和道德伦理的教育,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审美教育的内容来看,它是以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美的事物和美的境界去陶冶人、启迪人,以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美的形象和美的境界去感染人,因而是以情怡人,因而情育是其主要特征。
第二,从审美教育的功能来看,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内容让欣赏者通过具体情境的感受和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愉悦和净化,从而在非功利化的超越性审美体验中提升人格、陶冶情操,从而使人性在审美的净化中走向完善和和谐。
第三,审美教育是一种以自由的方式进行的教育活动,他和德育、智育教育不同,它要求从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尊重人的自由选择,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充分展现人的无限潜能。因而美育又是自由、自愿、自主的潜移默化的他育与自育相统一的活动。
思考题
1。美学主要研究问题和学科特点有哪些?
2。美学现象的存在领域有哪些?
3。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有哪些?
4。美育特点有哪些?
参考文献
1。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宗白华:《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7。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8。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9。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上、下)》,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10。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