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法(第1页)
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学科任务问题
1。心理学应该为实践服务
实用主义背景的詹姆斯及机能主义学派关注的是心理的机能,即心理对人们适应生活的用处。行为主义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图,就是要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直接的研究来获得对人类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中国的潘菽先生一直也强调心理学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最终目标。
2。心理学是纯理论科学
实践的目标应该是第二位的、派生的。冯特与铁钦纳都有此倾向,认为心理学应该是纯理论的,研究心理的内容与结构,为理论而理论才会有出路,“鄙视”这些庸俗地功利的“实践者想法”。现在的认知心理学可能也相对显得不那么“功利”一些。
3。两者兼顾的折中道路
这种观点认为两者都要兼顾,其实并不存在哪个目标优先的问题,往往是理论做好了,实践就出来了,实践上去了,理论就自然出来了。理论是最高的实践,最好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
心理学的学科任务不是单一的,不是一个人定下来的,因为搞心理学的人很多,大可以一部分人研究理论,一部分人致力实践,一部分人把两者关联起来。
二、心理学的性质问题
1。心理学是自然科学
这种观点有着自己足够的支撑,因为心理学就是在向自然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动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而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如果不向自然科学靠拢,心理学就还得在“黑暗中摸索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理由当然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向自然科学学习、靠拢,获得了独立就意味着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吗?带着自然科学光环而诞生的心理学,只能说是沾了自然科学的光,而不是本身就是心理学。
2。心理学是社会科学
持心理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观点的人,对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人进行了攻击,也指出了许多论据。心理学要研究的不只是一个自然的实体,人不是“物”,而是“人”,一个活生生的有着自己思想感情、主观能动的人。对人的研究当然不能用研究物的方法,自然不能把这门学科当成了自然科学。
3。心理学既是自然科学又是人文社会科学
人首先是一物,有着自己的生理结构与生理需要,研究人不能忘记人的自然维度,所以心理学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人又不只是一物,人还有着许多动物都不具有的思想、智慧、感情等,人不只是自在之物,还是自为之物,所以又有神性天使般的一面,或者魔鬼般的一面。因此心理学又有社会人文科学的一面。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心理,还是行为?还是两者都有?环境问题要不要加入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它们的交互作用也要考察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从历史看就会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
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心理学”,而不是“行为学”。所以,应该将主要经历研究心理现象或心理生活。心理学历史上的很多学派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概括说来,内容心理学(结构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结构元素及其组合规律,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心理的潜意识层面,认知心理学研究心理,尤其是思维的内在过程,进化心理学从进化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机制,这些都是瞄准了心理而进行的研究。
2。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
这种观点以为心理是难以捉摸,不可接近的,因此最好直接研究行为来解释、预测与控制行为。最典型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如华生、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等。这种学派从外显的行为到行为,目的是研究行为,研究的材料也是行为,因此更像是“行为学”而不是“心理学”。
3。研究对象主要是整体的人
无疑心理与行为都是人的心理与行为,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而不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人本主义持这种观点,他们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4。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
从环境的角度来了解人,了解人的行为与心理。这种心理学强调了环境在人的行为中的重要性,把心理与行为置为背景,把环境推到前台进行研究,如环境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等。
5。研究交互关系
心理、行为、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决不能把它们分离开来,心理学正是要去研究这种交互关系,在关系中来了解心理学。如辩证心理学、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心理学等。
了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可以帮助理解这一问题。在漫长的没有科学的心理学的过去,人们更关注的是对日常的、普遍人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生活事件,他们运用信仰、愿望等常识概念来了解生活。科学心理学成立第一件大事是研究心理的内容与结构,从而集中精力来攻克心理(或者说意识)问题,但是行为主义马上抛弃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应该是行为而不是难以捉摸的心理,这一观点曾使心理学十分流行,但其舍弃心理或意识的做法,使得自己始终未能完成它们自己定下的使命,即预测与控制行为。因为彻底地把心理这一“黑箱”放弃,或仅仅当成是某种中介因素,显然不能解释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分析从另一个层面对冯特与铁钦纳发起攻击,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意识只是人类心理冰山之一角,更多的是藏着本能与欲望的潜意识,所以心理学就是要研究这个更多的部分。认知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意识到行为主义的缺陷,把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调整为继续研究心理或意识,当然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否定之否定,是一次螺旋式的上升。这就是目前心理学的状态,但是,循着历史的逻辑,下一步的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对象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心理学要摆脱现有的状态显然是应该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上下功夫的,按照库恩范式论的观点,笔者认为下一步心理学的新范式的出现恐怕得先从研究对象的转换开始。也就是说,虽然可能心理学研究的还是以前关注的、研究的对象与事实,但对这些对象与事实却会有新的完全不同的理解,这就是心理学发展的前进方向之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因为对象的不同理解,会出现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方法论的问题。下面也简单地谈谈我的观点。
四、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关于方法论历史上曾有一种三层划分,即分为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