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简报的写作(第2页)
简报名称除用“××简报”、“××动态”、“情况反映”等常用四字名称,还可加上单位名称、专项工作等内容,如《××大学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简报》。简报名称用大号字套红印刷在报头正中部位。文字常用印刷体,一般不用美术字。简报名称一般应相对固定。
期号在简报名称下方正中写明本期简报的期数,加括号。如果是综合工作简报,一般以年度为单位,统编顺排。如果是专题简报,按本专题统编顺排。如果是增刊,就标明增刊字样。
编发机关一般是“××办公室”或“××秘书处”,位于期号下面,间隔横线上方左侧。
印发日期位于期号下面,间隔横线上方右侧。
如果需要保密,在报头左上角标明密级或“内部刊物”字样。如有必要,还可在报头右上角印上份号。
(二)简报的写作
1。按语
按语是编者对简报的某些内容所写的说明性或评论性的文字。按语一般写在标题之前,并在这段文字的开头加上“编者按”、“按语”或“按”等字样。转发式的简报一般都要加上编者按语。按语不是指示、命令,而是把简报的内容和现实工作联系起来,表明领导的意见,以期引起重视,起到督促指导的作用。按语一般可分为说明性按语和批示性按语。
2。标题
简报的标题应该十分讲究。好的标题能够准确、简要、醒目的概括全文的内容。简报的标题类似新闻标题的写法而又有所变化,可分为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基本类型。单标题将报道的核心事实或其主要意义概括为一句话作为标题,如《××市高等专科学校期末基础课统考情况》;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的写法,正题概括文章的基本事实或思想意义,副题写明具体事件与范围,对正题进行补充说明,如《早谋划早调研早学习——××××学院扎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准备工作》。前一个标题是正题,概括事实的性质;后一个标题是副题,补充叙述基本事实。
3。正文
正文是简报的中心部分,通常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简报的正文,要眉目清楚,言之有序,材料翔实,首尾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材料和见解要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用一个典型事例说明一个观点,也可以用一组材料强有力地证实一个观点,还可以用精确的统计数字来解释事物的状况,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明工作的主要动向,从而增强说服力。
(1)开头。简报开头的写法可根据主题需要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
第一,叙述式。这种方式要求开门见山地、准确地概括简报的内容,说明宗旨,引导读者阅读全文。写作的总的要求是一开始就切入基本事实或核心问题,给人一个明确的印象。
第二,提问式。这种方式常常把简报反映的主要问题用设问的形式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用回答的语气在主体部分作具体的叙述。
第三,结论式。这种方式常常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因此得出的结论,然后在主体部分再作具体说明或陈述得出结论的理由,写作时可根据稿件特点选择运用。
(2)主体。主体是简报的最主要部分。这部分必须写得充实、有力,务必以足够的、富有说服力的事实、数据等典型材料,支持简报的结论或让读者了解真实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
主体的层次安排有“纵式”和“横式”两种形态。纵式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自然顺序来安排材料,比较适合反映一个完整的事件;横式结构按事理分类的顺序安排材料,如果内容比较丰富,各层可加序号或小标题,逐一写出。
(3)结尾。简报要不要结尾,因内容而定。事情比较单一,篇幅比较短小的,可以不单独写结尾,待主体部分内容叙述完后就干净利落地结束全文。事情比较复杂,内容较多的,可以有个结尾,或总括全文,或提出今后打算,以加深读者印象。有些带有连续性事件的简报,为了引起人们注意事态的发展,可用交代性的话语作为结束,如“事情正在处理中”,“对事件的发展我们将继续给予通报”,“处理结果我们将在下期报告”等。
另外,正文结束后可设计一个简单的“报尾”,在简报末页,用间隔横线和正文分开。报尾内容有报送什么机关、抄送什么机关、印发什么单位等内容。
例文1会议简报
政协××市六届×次会议
简报(第24期)
大会秘书处1999年3月18日
大会在分组讨论中,不少委员建议:
(一)今年政府应办几件实事。
××委员说:建议市长要有相应的任期目标,要像×××那样一年办几件实事,年终总结,有哪些完成,有哪些没完成,为什么?
(二)改“三公开一监督”为好。
×××、×××委员说:报告在谈到廉政建设时,提出实行“两公开一监督”,我们认为应改为“三公开一监督”,即再增加公开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的经济收入,以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不能再走大投入、低效益之路
×××委员认为:1998年我市社会总产值为180亿元,国民收入为74亿元,而全市的财政收入只有9。15亿元,很明显,经济效益是很低的。而1998年的计划数字,基本上是按比例同步增长,经济效益无明显提高。这是我市多年来生产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大投入,低效益,致使财政拮据,入不敷出。市领导应着眼长远,从当前入手,立足于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生产后劲(包括政策、体制、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环境整顿、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市的经济进入高一层次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真正出路。
例文2工作简报
教育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