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宝玉挨打102(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

但是,这却更虚空于新的生路;现在所有的只是初春的夜,竟还是那么长。我活着,我总得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去,那第一步,——却不过是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我仍然只有唱歌一般的哭声,给子君送葬,葬在遗忘中。

我要遗忘;我为自己,并且要不再想到这用了遗忘给子君送葬。

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毕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鲁迅全集》第二卷)

作者档案

见本书“散文”部分。

含英咀华

短篇小说《伤逝》写于1925年10月21日,该文未经发表,初收入1926年8月北新书局版《彷徨》小说集。此时的鲁迅除了在教育部供职,还在北大、北师大、女师大、中国大学等高校上课。经历了“五卅”运动、女师大风潮等斗争的鲁迅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坚定地支持着青年的反封建、反专制的斗争。《伤逝》是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青年普遍关心和身体力行的一种时尚。《伤逝》中子君那句响亮的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更是五四时期“娜拉”们个性解放的著名宣言。而写在五四退潮期的小说《伤逝》则从这一喜剧结局出发,描绘了一出引人深思的社会悲剧,体现了鲁迅对“娜拉出走以后怎样”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爱情、婚姻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受到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爱情至上”、“婚姻自主”等新思潮影响,觉醒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鲁迅描写他们如何冲出封建樊笼,勇敢而充满着美好憧憬地同居,却最终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分手。子君回到那充斥着讥讽和威严的专制家庭,负着空虚的重担,在父亲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不久悒悒死去;而涓生则陷入深深的悔恨与悲哀,在茫然中彷徨求索。鲁迅深刻而尖锐的指出:“个人奋斗”、“爱情至上”等个性解放的主张,可以成为对封建主义斗争的武器,但绝不能引导人们获得真正的解放。在黑暗的社会里,脱离整个社会的根本变革和政治、经济上的解放,孤立地追求所谓恋爱和个人奋斗,其结果必然是,或在沉重的封建压迫下妥协,或得到悲惨的结局。这一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新颖、深刻、振聋发聩的!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里指出,当时“描写男女恋爱的小说占百分之九十八”,“最多的恋爱小说不是写婚姻不自由,便是写没有办法解决多角恋爱”。而鲁迅的《伤逝》主题的深刻性显然超出了同时代的作家。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第一,运用“手记”体独白形式,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小说以涓生似断实续的十多个片段似的回顾和追忆结构故事。“手记”体独白的形式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恋中的涓生期待着子君到来时的迷惘、忧愁、急切的心情及得知子君死讯时极度悔恨、悲痛的忏悔等,都是运用的第一人称的独白形式。整篇小说不论叙事、写景、议论,处处显示出浓烈的感情色彩,可以看成一篇颇具抒情散文风格的小说,带有鲁迅独有的风格特征。

第二,人物形象塑造鲜明。作品中子君和涓生的性格,在婚前与婚后变化很大。婚前勇敢坚强的子君在婚后变得庸俗、精神空虚、成为捶着衣角生活的家庭主妇;涓生虽然在关于爱情、婚姻的实质问题方面,比子君理智、清醒,但在婚后严酷的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软弱、虚伪、自私却充分暴露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小说通过对这两人的变化过程的描写,表达了鲁迅对五四时期这一类型青年的同情与批评,这在当时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显得颇具深意。

第三,真实可信的细节描写。鲁迅擅长通过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姿态、一个小动作,细致入微的写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例如,作者通过子君在接受涓生求爱时的眼神与遭到涓生抛弃时眼神的对比描写,细致而深刻地再现了她的心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女性形象。

1。结合作品,分析一下子君、涓生的性格特征并说说他们的形象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2。阅读课文,找出小说中抒情独白的句子,仔细体会其含义。

[1]本篇选自《红楼梦》第32~34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2]葳(wēi)葳蕤(ruí)蕤:即“葳蕤”,本为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这里引申为委靡不振的样子。

[3]长史官:总管王府内事务的官吏。

[4]造:到。潭府:深宅大院。常用作对别人住宅的尊称。潭,深。

[5]暴殄(tiǎn):恣意糟蹋。殄,灭绝。

[6]宫裁:即李纨,字宫裁,贾政的长子贾珠的寡妻,“金陵十二钗”之一。

[7]藤屉子春凳:一种凳面用皮编成的可坐可卧的长凳。

[8]下的火:使坏进谗。

[9]对景:对得上号,情况符合。

[10]袷(jiá)纱被:表里两层的纱被。袷,双层的(衣服)。

[11]沉心:介意,往心里去。一本作“存心”。

[12]栉(zhì)沐:梳洗。

[13]会馆:旧时都市中同乡会或同业公会设立的馆舍,供同乡或同业旅居、聚会之用。

[14]长班:旧时官员的随身仆人,也用来称呼一般的“听差”。

[15]伊孛生(H。Ibsen,1828~1906):通译易卜生,挪威剧作家。泰戈尔(R。Tagore,1861~1941):印度诗人。1924年曾来过我国。当时他的诗作译成中文的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雪莱(P。B。Shelley,1792~1822):英国诗人。曾参加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因传播革命思想和争取婚姻自由屡遭迫害。后在海里覆舟淹死。他的《西风颂》《云雀颂》等著名短诗,“五四”后被介绍到我国。

[16]赫胥黎(T。Huxley,1825—1895):英国生物学家。他的《人类在宇宙间的位置》(今译《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是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的重要著作。

[17]草标:旧时在被卖的人身或物品上插置的草杆,作为出卖的标志。

[18]《诺拉》:通译《娜拉》(又译作《玩偶之家》)。

[19]《海的女人》:通译《海的夫人》。都是易卜生的著名剧作。

[20]拔贡: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在规定的年限(原定6年,后改为12年)选拔“文行计优”的秀才,保送到京师,贡入国子监,称为“拔贡”。是贡生的一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