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申论的写作(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一,理清层次。在概括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清层次,理顺关系,深入理解材料,对材料反映的问题进行再思考。

第二,明确角色。申论要求考生以政府某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来提应对之策。这个“虚拟身份”是对策方案的立足点,决定了对策要采取的文体形式如建议案、意见、责令等。

第三,确定关键。抓住材料中的重点,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准突破口。若材料反映的问题较复杂时,就应该审视遴选,根据虚拟身份去抓关键,切忌舍本逐末、面面俱到。

第四,分清步骤。先把问题解决的目标分解为近期与远期、微观与宏观等层次,分出轻重缓急来,再确定达成目标的每一个步骤,特别是关键步骤和预期目标,使所提对策周全严密。

第五,明确条件。对策要有可行性,先要明确实施各步目标所需客观条件,切忌脱离实际的意气用事。

第六,拟订方案。拟出草稿后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地排除不利因素,利用有利因素,增加对策方案的合理性。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策方案有从给定资料上来寻找答案和根据社会实际编写答案两个来源。如果数据里有很多专家、官员的看法观点,那么,将其抽离出来形成对策就很经典,因为政府官员和专家考虑问题往往比较全面,给定材料的语言表述也比自己的语言表述规范。因此,借鉴数据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至于自己编写对策,可以先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以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时代大特征为立足点,分别从政府该怎么做、行业该怎么做、财政该怎么做、监督是否缺位、法治法规是否健全、体制是否需要改革等角度去考虑,就能提出较好的方案出来。

(四)论证的方法

论证就是给材料写议论文,阐述个人观点和见解。“论”是写作能力的充分体现。论证环节的要求是:

第一,标题鲜明。申论论证大多要求自拟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求鲜明、精练、生动,能引起评阅人的注意。标题要把自己的中心论点鲜明地表达出来。标题可以用假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来增加感情色彩,也可以把成语、谚语、俗语等引入标题增加新颖性,还可以把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用在标题中增加趣味。

第二,论点准确。论点是行文线索,需根据题目限定的内容范围确立,否则就会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论点既可以通过概括数据提出,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提出,既可以通过给定题目提出,也可以通过关键词句提出,既可以通过权威人士的讲话提出,也可以通过方针政策提出等。总之,论点的提出必须充分反映材料的中心内容或问题。同时,论点要尽可能具体,不要泛泛而论。确立总论点后再确立分论点,写作时可以依次展开,纲举目张。论点确立后,就可以据此列一份提纲,对文章整体面貌进行安排。思路的展开,材料的运用在大纲中都要有所考虑。因为考场上时间紧迫,先起草后修改誊写,或者匆匆下笔都是不适宜的。有了一份通盘考虑的提纲,做到胸有成竹,就可以从容不迫,一遍告成。

第三,布局合理。给材料写议论文其引论常用几句话先简单概述材料,略作分析后提出鲜明的论点。本论部分用两三段论证道理,再举例论证,最后对比论证。最好每段都写出主题句,几个主题句之间做到匹配和均衡,以使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结论部分用一段文字先联系实际,再深化主题,最后提出倡导。论证的三部分建构起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模式。

第四,论据与论证。写作时要选择真实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新颖的材料、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论证。选择材料时,给出的材料优于自己积累的材料,一定要有“唯材料是用”的理念。提出的对策方案、给定材料的主要事实、专家或领导讲话、法律法规或方针政策等,都可以作为论据的来源。写作时一定不能游离原材料借题发挥,写成随笔或杂感。同时,论证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一线贯通,论证方法则可以灵活多变。

第五,文采斐然。申论论证文章应境界高远、气韵生动、辞采优美。境界高远的关键在于是否善于发掘给定资料的社会意义。要使文章气韵生动,关键在以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去议事说理,如用借助形象、融情入理、巧施幽默等方法来加强议论的力度效果。辞采优美不在于辞藻堆砌、矫揉雕饰。议论语言的辞采之美贵在自然朴实。修辞得体、铸炼精到的朴实语才算得上优美精彩的语言。

四、申论能力的培养

申论是一种能力测试,要求应试者注重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尤其重要的是对策能力的培养。对缺乏阅历和社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申论具有一定难度。如果有志于参加公务员考试,应从下述几方面做一些努力:

第一,多关注社会时事,开阔视野,形成对诸多社会问题的真知灼见。

第二,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专题收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筛选有关的信息。

思考练习

1。申论考试有哪些特点?

2。了解申论写作的步骤与方法的具体内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