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第2页)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创作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以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为中心和出发点,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广泛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封建社会的百丑图。它是一面晶莹透亮的镜子,从腐朽的科举制度这一角度,照出了封建社会黑暗王国的全貌。
含英咀华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为精彩的一节。它通过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的变化,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身心的毒害与摧残并抨击了当时丑恶的人情世态。
范进是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摧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热衷功名,迷恋科举,虽已年过五十,考了二十多次都次次落榜,但他仍不死心,又一次忍着衣食之苦和他人的奚落,“冻得乞乞缩缩”地进了考场,深受其害而执迷不悟。他时时刻刻盼望着中举的那一天,可又从来没有料想过那一天真会到来。他已经完全习惯于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经麻木到连胡屠户那种侮辱人格的辱骂也能默默忍受、连连点头的地步,简直成了一个任何人都可以拿他出气、开涮的最无用的废物。当此之时,他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他被人告知“中了”的消息时,多年来受人奚落的经验,使他半天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只道是哄他”。及至被强拉回家,真的看见家中升挂的“第七名亚元”的大红喜报时,他那久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起来的怨愤和悲哀一下子都活跃起来,这使他那根脆弱的神经无法承受,因而演出了一场喜得发疯的悲喜剧。由此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心灵与肉体的摧残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范进之所以拼命挣扎于科举之途,是因为中举可以使他从一个任人欺侮的穷秀才一下子变成受人奉承的大老爷。小说详细描写了范进中举在世人眼中地位的变化,深刻揭示了范进这类读书人追求科举功名的社会根源。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常用的讽刺手法,就是把人物前后截然相反的言论和行动相对照,使其前后矛盾。本篇对胡屠户的讽刺,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胡屠户是一个十足的势利眼,在范进中举以前,他把范进当成一个拖累他的“穷鬼”,动不动就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当范进大着胆子向他借点银子去省城参加乡试时,他骂范进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叫他“撒抛尿自己照照”!而一旦听说范进中了举,他的面孔马上就变了。邻居们叫他把喜疯的范进打醒时,他为难了半天不敢动手。勉强打了之后,他就觉得真的是打了天上的星宿,手也疼得半天弯不回来了!原来被他当作乞丐一样肆意侮辱的“穷鬼”,现在一下子就成了他的“贤婿老爷”,对女婿恭敬得五体投地,逢人就得意洋洋地夸奖他的“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原来在他看来是一副“尖嘴猴腮”穷酸相的“癞蛤蟆”,现在一下子变成了相貌比城里头的老爷们还“体面”的“文曲星”了,如此前倨后恭,真是世俗之至,圆滑之至。小说将他前后的言行对照写出,不著一字之评,而机锋所刺,却透入骨髓,充分体现了《儒林外史》“婉而多讽”的特点。
思考练习
1。“范进中举”的故事主要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
2。试分析胡屠户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3。本篇的讽刺艺术有什么特点?试作具体分析。
4。阅读《儒林外史》第五回至第六回中写严监生之死的片段,指出其讽刺艺术的特点。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周学道:即周进。小说此前即叙述其如何从一个老童生在亲友的帮助下一变而成为举人,又官拜广东学道(即学政)的故事。
[2]先考了两场生员:指考了两场院试。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首先是参加由知县主持的童试,及格的称“童生”;再参加由本省学政主持的院试,及格的称“生员”,即秀才;生员再参加学政主持的乡试,及格的称“举人”;举人再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以及皇帝主持的殿试,及格的称“进士”。读书人考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
[3]门枪:即旗枪。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的一种仪仗。
[4]行事:行业。
[5]抛:同“泡”。
[6]同案:指同年进学的秀才。
[7]两个时候:即两个时辰,相当于现在4个小时。
[8]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专门写在中举喜报上的一句恭维话,表示会试、殿试连捷的京报就要送到。黄甲,即黄榜,也称“金榜”。殿试的榜文是用黄纸写的,所以叫“黄榜”。
[9]二汉:指佣工。
[10]局:方言,软磨硬缠的意思。
[11]员领:即“圆领”,明代官员的礼服。
[12]世先生:对有世交的同辈人的尊称。这里即指范进。
[13]华居:对他人住宅的尊称。
[14]当事:指本地官员。
[15]年谊:同学之谊。这是张乡绅攀附范进的客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