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申论的写作(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申论的写作

一、申论的性质与特点

申论是近年来行政机关考选公务员和干部的重要命题形式。“申”即“申明”、“申述”;“论”即“论述”、“论证”。“申论”即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对策。申论考试借鉴了古代的策论,也总结了过去十余年各地考选公务人员的经验,是一种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再到先进文化的创新考试方式。申论试题一般由阅读材料、概括问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这四个环环紧扣的部分组成。试题内容直接联系着行政工作的实际,因此它能够测试出应试者分析、解决社会问题与事件的策略水平、应对能力,为行政机关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申论考试形式灵活多样,既考察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察公文的写作能力。其资料涵盖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是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申论的考查具有综合性,包括应试者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申论并无确切、固定、唯一的标准答案,其方案对策应具有现实性与前瞻性。

二、申论试卷的结构

申论试卷的结构较规范,大体上分三部分:

第一,提出“注意事项”。这是重要的指导性建议,拿到试卷要先阅读“注意事项”,以便于考试过程中正确分配时间作答。

第二,给出一系列反映特定问题的文字材料。这些数据一般约1500~3000字,多是几条近似于案例或新闻综述的“半成品”,排列上也没有什么逻辑顺序。

第三,提出“申论写作要求”。申论要求在阅读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上完成若干题目。通常情况下,题目涉及归纳概括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对主要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解决方案或处理建议;对提出的对策、方案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三、申论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阅读材料,概括要点、提出对策、进行论证是申论的四个主要环节。

(一)阅读材料的方法

一般来讲,申论中材料阅读的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阅读时既要弄清基本事实,也要全面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还要简单评析这些主要问题。因此,申论阅读时应先以快读的方式了解大意,初步掌握各部分的大体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再以精读的方式深入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精读是为对策和写作做准备,所以要先把每个数据的主旨和关键词句标注出来。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段首(提领句)或段末(总括句)。关键词句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句。没有主旨句的另行标注。阅读时,抓主旨和关键词句,具体事例或数据以及阐述内容都可快速浏览。

(二)概括要点的方法

概括要点的目的和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给定的材料,以便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概括要点的基本方法,是对阅读时所划出来的主旨句或关键词句进行归纳整理,去除限定性成分留下主干成分,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或问题了。实际概括时,不同性质的材料其概括的方法也应略有不同。

对于概括出来的要点,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

第一,简要交代材料中的事件、情况(一般是背景及产生情况)。

第二,分项或分层次展开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等要点。写时要分清主次,重点突出、不偏项漏项,也绝不可以脱离给定数据。

第三,写出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解决并取得何种预期效果,也就是一个小结句,即“反映……,揭示……,说明……”的模式。

第四,概括文字要力避空乏笼统、似是而非、没有条理性以及问题意识不明确等,也不能以对内容的概括代替对问题或后果、危害等的概括。

(三)提出对策的方法

提出对策方案是申论的关键环节。前面概括出几个方面或层次,这部分就要提出几个方面或层次的对策方案。提出对策重点考查的是应试者的思维开阔程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能力、政策水平、拟订方案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策方案的字数要求一般在350字左右,所以只需抓住要点写简案,做到脉络清晰、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