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009(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009

谭盾钢琴协奏曲中国首演

台湾版的《鼠际大战》

台湾优人神鼓新剧目:《入夜山岚》

香港小交响乐团与钢琴家塞尔吉奥·帝耶普参加香港艺术节

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麦克白夫人》在香港首演

……

谭盾钢琴协奏曲中国首演

去年春天,郎朗与纽约爱乐乐团首演谭盾的钢琴协奏曲,获得高度评价。但是,你不能肯定,那次空前的成功是因为演奏家们出色的表现,还是作曲家那富有想象的创意。谭盾强调了很多遍,他说这部作品是特别为了郎朗的音乐个性而塑造的。在世界首演当天,乐章所凝聚的动力,好像全由钢琴家的指尖所控制—正是那富有对比的音色与音量。

上周六,这部钢琴协奏曲的中国首演,提供给大家一个重新评估作品的机会。这一次,作曲家亲自执棒指挥中国爱乐乐团,而担任独奏的是22岁的陈洁。对于熟悉郎朗演奏版本的观众来说,陈洁这位上海出生、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的女钢琴家就像穿上了一件比她要大几码的音乐大衣:她弹奏的音量对比,无论是强是弱,似不及她的师兄。

但是,在这些限制之内,很明显地,陈洁有她自己的诠释手法。对于作曲家描述的作品中“火焰”与“流水”的对比的诠释,有拉赫玛尼诺夫的抒情浪漫主义与斯特拉文斯基的打击乐般的干劲。陈洁的长处是抒情演绎,但是在弹奏激动人心的乐段时,她也树起了猛烈的一面,从内里征服作品。她成功地让观众领略到这部作品本身的优质。

可惜,谭盾的《纸乐》协奏曲的确差强人意。作品是洛杉矶爱乐乐团为迪斯尼音乐厅开幕委约的作品,而创作动机则自谭盾早年的《水乐》协奏曲延伸而来。《水乐》中滴水、拨水的声音经扩音后加添了天籁般的回响,可是谭盾的“有机”系列协奏曲的延篇好像固立于土地。三位女打击乐手—王贝贝、王娟、崔琨—无论是视觉上或听觉上都十分具吸引力,她们把纸张弄皱,在纸上哼唱,也用锤子敲打10米长的、悬空的大纸条。令人觉得遗憾的是,那些富有创意的声效没有凝聚出一部整体的作品。

巴托克的《舞蹈组曲》与埃夫斯经典作品《无答案的问题》(TheUion)让观众在聆听谭盾的作品之余,耳朵也不会闲着。《无答案的问题》把小号与管乐四重奏摆置于楼座,正好为《纸乐》所运用的不同演出空间充当序曲。

可是,整个晚上的音乐会中一浪接一浪的时空线索,却令人感到遗憾。钢琴协奏曲的很多段落引用了谭盾为冯小刚电影《夜宴》所作的配乐。《纸乐》一开始的10分钟似曾相识,犹如作曲家从自己的歌剧《茶》中抄袭而成(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人声)。如果说谭盾的有机作品当真具有环境意识,未免有点夸张。但是,这位作曲家的确是个倡导循环再用的代表者。

台湾版的《鼠际大战》

台湾没有特别提倡食用乳制品的文化,但是剧场里的年轻观众(他们的入座率要比成年人多几倍)却完全掌握了故事的主题:蓝老鼠吃粉红色奶酪;红老鼠吃黄色奶酪。虽然蓝老鼠比较富裕,活得更为舒适,可是为了阻止红老鼠吃黄色奶酪,它们愿意出征打仗。

翻译剧本加添了不少本地色彩—演出时用普通话,还引用了不少台湾习语—但是作品的来源却很具体化。万一观众无法搞清楚《鼠际大战》中的跨文化寓言,或者音乐中含有的美国特性,那就看舞台地板上贴的,是一张美元钞票的图案。欢迎你来到大卫·契斯基(DavidChesky)的世界。

契斯基曾获格莱美奖提名,他是一位爵士好手,也是高保真音响的开拓者。乍眼看,他与台湾以及古典音乐不太匹配,但他那莽撞的冲劲与精密的技巧却征服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协奏曲独奏家。早前,旅美台湾小提琴家邱崇德与台湾爱乐乐团演奏他的协奏曲(邱崇德也录制了唱片,用作曲家自家品牌发行)。由于种种关系,契斯基被邀为台湾爱乐乐团的首位驻团作曲家。

台湾爱乐乐团希望契斯基独有的、兼收并蓄的城市风味,会受到台湾观众的喜爱。本月初,他的作品《美国蓝草》在台湾爱乐弦乐团音乐会演出。台湾爱乐乐团亦将于4月3日,在台湾国际艺术节闭幕音乐会中,演奏他的《纽约变奏曲》的亚洲首演。但是,《鼠际大战》正合乎乐团演出季以及国际艺术节的想法,成了扩大观众群的儿童系列节目。

导演石佩玉的处理手法比较自由,她利用布偶代表红老鼠,更把负责旁述的周明宇改为“契斯基叔叔”一角。其他演员—张圣洁、陈威宇、李依璇—的歌声也十分和谐,效果更接近音乐戏剧而不是美声唱法。

这场演出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指挥张尹芳的表现。乐团只有10位成员,他们需要演绎的音乐风格种类繁多,就像参加障碍赛一样。他们更穿上配上老鼠耳朵的圆顶硬呢帽子,连燕尾服的裁剪都特别有趣。音乐风格此起彼落,有爵士、有百老汇,又有斯特拉文斯基的配器法。剧情交代得十分清楚。总体来说,这个制作算是一个小小的胜利;而对于剧场里的目标观众来说,是一个大热戏码。

台湾优人神鼓新剧目:《入夜山岚》

看过了优人神鼓那令人迷倒的、富有祭祀色彩的《金刚心》以及空灵绝技的《禅武不二》(与少林寺僧人合作的项目),我有点怀疑优人神鼓这些年来曝光率那么高,是否会造成审美疲劳。可是,我错了。台湾独有的打击乐与形格戏剧组合,于上周五在台湾国际艺术节中作《入夜山岚》世界首演。这部作品再次证明了优人神鼓拥有不寻常的再造能力。

20多年前,这组织于台北之外的山区成立,操作的方式像一个公社。“优”这个字有高质量与古老的表演者的意思,他们的成员对待这超脱的主题,也同样严肃。他们利用了传统鼓声以及影像,制造出一种现代的、超越文字的语言,但同时也找到了更深远的共鸣。虽然《入夜山岚》最初构思的演出场地就是山上那空旷的园地,但优人神鼓把这部作品带进了室内,音乐总监黄志群重新整理配乐,而视觉效果也是重新创作的,由奥斯卡得奖者叶锦添负责。

1998年,优人神鼓《听海之心》被称为突破之作,整场演出差不多全是敲鼓,而之后的《金刚心》包括了佛教诵经。《入夜山岚》把色盘扩大了:既有民乐乐器演出,也有旁述(尽管叙事结构一点都不具体)。

演出一开始描述的,是日出时分。五个段落逐渐引出了“一天之内的四季”。除了像日本鼓童那样一致的敲击以外,也有像云门舞集般的视觉效果—太极以及祭礼舞蹈。就像山上的烟雾一样,音乐层次不断地涌现与飘浮。有时候,一支竹笛在打击乐伴奏上浮现;也有时候,笙乐随着诵经演奏。

其实,这样的演出,无论是传统或现代手法的,都很难避开陈腔滥调之嫌。可是,《入夜山岚》却可以在地面上浮动,也不需要什么支撑。周五的观众大都没有机会于2007年在木栅老泉看过户外演出。但是,山上的意境是否到了这里,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这个团队的强项是无论他们的灵感如何之大,他们都可以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完全属于他们的戏剧世界。

香港小交响乐团与钢琴家塞尔吉奥·帝耶普参加香港艺术节

对于那些按照“美式中餐”原则—“从A项选一,再从B项选一”—作为节目编排的团队,可以与城中主要艺术节合办演出,就可以设计出更具广泛性的曲目。香港小交响乐团于上周二的演出,得益于香港艺术节:因为钢琴家塞尔吉奥·帝耶普(SergioTiempo)刚在艺术节中举行了自己的独奏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