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1 1 研究结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通过运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Square,PLS)的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SEM),利用SmartPLS2。0M3数据软件包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第一,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机会识别能力与短期财务绩效间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机会识别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机会识别能力完全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机会识别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

第二,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机会识别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间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利用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在机会识别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机会识别能力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机会识别能力通过对利用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从而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可以运用机会识别能力通过这两条路径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机会识别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机会识别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长期竞争优势。

第三,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整合重构能力与短期财务绩效间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整合重构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整合重构能力完全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整合重构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

第四,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整合重构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间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利用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在整合重构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整合重构能力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整合重构能力通过对利用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从而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可以运用整合重构能力通过这两条路径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具体实现路径直观地可以表示为:整合重构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整合重构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长期竞争优势。

第五,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与短期财务绩效间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技术柔性能力完全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短期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技术柔性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

第六,利用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间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技术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利用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通过利用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可以运用技术柔性能力通过这三条路径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技术柔性能力→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技术柔性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技术柔性能力→利用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长期竞争优势。

第七,探索式创新活动在组织柔性能力与短期财务绩效间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探索式创新活动在组织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成立。

第八,探索式创新活动在组织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间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组织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通过对探索式创新活动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从而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可以运用组织柔性能力通过这三条路径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组织柔性能力→长期竞争优势,或者组织柔性能力→探索式创新活动→长期竞争优势,或者组织柔性能力→探索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长期竞争优势。

第九,探索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与短期财务绩效间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探索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成立。

第十,探索式创新活动在技术柔性能力与长期竞争优势间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技术柔性能力既可以直接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探索式创新活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通过探索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共同作用对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可以运用技术柔性能力通过这三条路径实现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具体实现路径可以直观地表示为:技术柔性能力→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技术柔性能力→探索式创新活动→长期竞争优势,或者技术柔性能力→探索式创新活动→短期财务绩效→长期竞争优势。

8。基于交互效应的企业动态能力的多层次影响模型研究

通过第八章理论推导与研究假设部分对企业动态能力多层次影响模型的描述,我们提出了企业家个人层次(创新性维度、超前行动性维度和风险承担性维度)、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层次(共享愿景与社会整合维度、权变薪酬奖励体系维度)、组织层次(资源存量维度与战略联盟维度)、外部环境层次(市场的动**程度维度、竞争强度维度、技术的动**程度维度、政府政策的动**程度维度)等不同层次影响因素对企业动态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理论关系假设。此外,我们还假设企业家个人层次、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层次、组织层次、外部环境层次等不同层次影响因素在对企业动态能力影响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跨层次的交互影响效应。

通过运用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SquareEstimation,OLSE)进行多元回归分析(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利用SPSS16。0数据软件包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第一,企业家个人层次影响因素在总体上与企业动态能力呈现正向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企业家个人层次影响因素在总体上对动态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企业家个人层次影响因素的超前行动性维度和风险承担性维度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创新性维度在统计上不显著,即超前行动性维度和风险承担性维度与企业动态能力的正向相关关系得到了验证,但是创新性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第二,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层次影响要素在总体上与企业动态能力呈现正向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层次影响要素在总体上对动态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层次影响要素的共享愿景与社会整合维度和权变薪酬奖励体系维度都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即共享愿景与社会整合维度和权变薪酬奖励体系维度与企业动态能力的正向相关关系得到了统计意义上的验证。

第三,企业组织层次影响要素在总体上与企业动态能力呈现正向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企业组织层次影响要素在总体上对动态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企业组织层次影响要素的资源存量维度和战略联盟维度都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即资源存量维度和战略联盟维度与企业动态能力的正向相关关系得到了验证。

第四,企业外部环境层次影响要素在总体上与企业动态能力呈现正向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企业外部环境层次影响要素在总体上对动态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企业外部环境层次影响要素的市场的动**程度维度和政府政策的动**程度维度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市场的竞争强度维度与技术的动**程度维度不显著,即市场的动**程度维度与企业动态能力的正向相关关系得到了验证,而政府政策的动**程度维度与企业动态能力之间不呈现正向相关关系,而是负向相关关系。特别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中国的企业不仅是在技术变革和超强竞争等因素所共同影响的动态环境中展开经营活动的,而且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产业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因而面临着更多的动态变化,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对动**环境下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和更迫切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必须在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变化的环境中寻求企业所拥有资源、能力与环境的动态匹配,才能动态适应环境并最终获取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经济租金。

第五,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层次的权变薪酬奖励体系维度与组织层次的资源存量维度之间的交互项目与企业动态能力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层次的权变薪酬奖励体系维度与组织层次的资源存量维度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同时,我们发现企业家个人层次的超前行动性维度与组织层次的资源存量维度之间的交互项目与企业动态能力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家个人层次的超前行动性维度与组织层次的资源存量维度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9。从企业家精神导向和组织学习视角提出了企业家精神导向背景下组织学习作为企业动态能力的关键驱动要素来构建企业的整合重构能力、组织柔性能力、技术柔性能力以及机会识别能力的企业动态能力的实现机制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实地的访谈后设想企业家精神导向会对企业动态能力有正向的作用,其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是通过组织的个体层、群体层、组织层、前馈层和反馈层的学习发生作用的。这个设想在实证统计分析中得到了验证,经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导向的创新与超前行动性维度与企业动态能力有着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个研究成果对企业家精神导向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以及企业动态能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结果证实了组织学习是企业家精神导向的创新与超前行动性维度与企业动态能力间关系的中介变量,一个组织要想在企业家精神导向背景下提升企业动态能力,通过组织学习的作用来实现是可行的方式之一。因此,在文献梳理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动力机制—基础机制—路径机制”分析框架的企业家精神导向背景下组织学习作为企业动态能力的关键驱动要素来提升以企业的整合重构能力、组织柔性能力、技术柔性能力以及机会识别能力为组成要素的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与提升实现机制,这为现实商业实践中的企业如何操作提供了解决思路与可行方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