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模仿家庭参观 生态园里的小规模群组探索(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丹尼:如果它生活在校园里,那应该叫作学生猪。

其他人:(笑)

妈妈:它们是成群的吗?

男孩:我曾听说过,它们是母亲和幼崽结成一群。

妈妈:那公的到哪里去了?

丹尼:我们(男的)不需要公的!

其他人:(笑)

另外一组发现了一只变色龙,便开始争论它会不会变色。

雅艾尔:我觉得它不会,最多也就是变一点点。

马奥尔:我认为它会。它不能变成红色或黄色,但可以变成棕色或灰色。

爸爸:这是因为背景颜色的原因吗?

阿纳:嘿,看它爬行的样子多有趣,哇噢(尖叫),赶快把它从这拿开,我害怕!

研究人员:让我展示给你看(抓住变色龙,把它放在自己的毛衣上让它爬)。

爸爸:看,我认为它现在有点变绿了。

内塔:它是公的还是母的?

研究人员:谁知道?

内塔:(笑)我觉得母的更肥一些。

研究人员:内塔,过来看,公的尾巴基部非常厚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笑)

研究人员:它有两个**,一边一个。

阿纳:你这儿有电脑吗?我想查查有关于变色与**的事,太不可思议了。

在这里描述的两个小组中,学生都满腔热情。所有人都在不停地谈论,当笔者加入进来时,他们非常自愿地与笔者分享了自己的探索。

有一个小组由清一色的女生构成,这是唯一一个使用植物生长指南(它根据叶、茎及果实来确定物种)来对地中海灌丛植物进行鉴别的小组。为了使用这个指南,这些学生需要先掌握一些形态学术语以及相应的插图,比如针状叶、掌状叶、羽状复叶和回羽状复叶等,她们必须要能够认得出各种不同的叶片边缘形状,以及叶片在茎上的排列形状(比如是交替排列,还是相对排列)。这个小组花了半小时来鉴别各种不同的植物,然后这些女生就非常急切地想要报告自己在小溪那里发现的很多物种。

对视频录像进行的分析表明在参观过程中有很多会话发生,它们都是因为大家在去哪里或做什么的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现这种局面时,家长都会帮助小组里的学生对事情的先后顺序达成一致意见。尽管这些学生谈论的话题非常广泛,包括各种电视节目以及他们最喜欢的艺术家等,但在很多会话中,他们谈论的主要还是在生态园里看到的东西,而且他们还会问家长及教师(他们也是发挥着家长的功能)很多问题。图11-2举出了几个详细的例子。

图11-2学生提问的一些例子(视频记录)

学生在视频记录下来的对话中使用了一些术语,表11。1展示了几个这方面的例子。这些术语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术语(内容与过程);另外一类是社会文化方面的术语,指的是这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彼此之间进行的互动。

表11。1学生使用的术语

笔者个人的经验表明,在宣讲式的实地参观中,学生并没有使用过如此多的术语,这些术语只有在具有相关性的情境中才会被用到。在“家庭般”的参观中,学习是植根于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物理环境之中的,学生在这里可以真正地对环境进行探索并对彼此的想法及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在下面的这幅图(图11-3)中,四个男生正站在池塘旁边。其中一个男生正往水里看,手里还拿着网。在池塘里,放着一个鱼缸一样的东西,这个小组正在这里收集各种生物。

图11-3学生们在收集各种大型无脊椎动物

尽管有人可能会怀疑另外三个男生是否深度参与到这个活动之中了,但当他们在小组中的角色转变之后,以及其中两人用过了渔网之后,这几个人马上就开始了交流。

所有受访的参与者都报告说自己真的学到了东西。对十五名学生的访谈问的是:他们学到了什么,参观过程中他们喜欢什么东西,以及他们有何改进的建议。绝大多数学生(12人)至少可以说出自己学到的三件事情。在下面摘录的这些话中,有些就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