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古代经典人物画鉴赏与分析(第2页)
在人物形象处理上,顾闳中是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作品深得“传神写照”之妙。《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形象大部分都是现实中的人物,如状元郎粲、和尚德明、舞伎王屋山等,顾闳中一一为之写真,尤其是韩熙载的形象,与史料中描绘的相符。画家对韩神情的刻画也颇有意思:韩熙载虽然放浪形骸,但却是为躲避猜忌不得已使用的障眼法,夜夜笙歌无非是给人做做样子,其实心中是充满失落惆怅的,这种失落不经意的流露就被画家敏锐地捕捉进画面。所以我们看到的韩熙载,虽在纸醉金迷之中,但却双眉紧锁,满面愁容。画家观察之细,传神手法之精令人叹服(图1-11)。
图1-11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一)
在细节处理上,此画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例如,“观舞”一段,王屋山所做的“六幺舞”并不是一个亮相的动作,韩熙载的鼓槌没有落在鼓面,宾客鼓掌打节拍的手也没有合上,这几个相协调的动作都可见当时处在音乐节拍未落之际(图1-12)。
图1-12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二)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瑰奇的人物画卷,它展现了中国人物画独特的、持久的艺术魅力,其艺术价值至今还为人称道。
四、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
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州舒城人,今安徽桐城人,北宋著名画家。他擅长人物、鞍马、山水、花鸟,代表作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免胄图》、《维摩诘像》、《维摩演教图》(图1-13)等。他把过去仅作为粉本的白描画法确立为一个画种,使之独立成科,这也是文人精神注入绘画所产生的一个结果。文人崇尚佛道文化的清虚、空灵,在绘画中也加入了这样的旨趣,因此精工艳逸、重彩厚涂的画法自然不被文人看重。而白描画法只靠白纸墨线就能成画,手法上极为简淡单纯,能够体现空灵之意境,也体现着“尚墨”的观念,自然是文人画很好的选择,李公麟的杰出才能也使他为白描艺术的大放异彩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13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
维摩诘是佛经中的一位居士,虽家财万贯但虔诚修炼,终得正果成为菩萨。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佛知道维摩诘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去探望他。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维摩演教图》画的正是这一场景。维摩诘端坐榻上演经,对面文殊菩萨等倾听,妙语连珠引得天女散花相敬。
画中人物造型准确,神态生动。线描如行云流水,转折提按微妙精准,收放自如,富有极强的韵律感。画家气韵生动的勾勒,使画中线条神采奕奕,使白描艺术的表现力大大提高(图1-14)。
图1-14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局部)
此作虽然是文人画,但造型一丝不苟,人物形象包括线描表现得都很“写实”。这有以下原因:首先,北宋绘画继承唐五代传统,宋徽宗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展画院绘画。总的说来,两宋宫廷绘画都追求高度的“写实”,这无疑是宋代绘画的主流;其次,文人参佛悟道,佛道的义理精深会不自觉地给文人赋予一层理性色彩;最后,理学兴起于宋,理性精神也会影响到文人。因此我们看《维摩演教图》对人物形象、衣饰的穿插、器物的结构都有精准的描绘,这是建立在对事物精微观察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时代的文化思潮会影响艺术的创作,像南宋画家梁楷,受禅影响,笔下才会有简笔狂涂的《泼墨仙人图》、《六祖撕经》,他本人也被称为“梁疯子”。绘画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产生发展的。我们欣赏绘画作品要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相结合,这样才会深入到文化层次上去欣赏。
五、明代陈洪绶《观音大士像》
元明清三代,人物画日渐衰落直至低谷。而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的人物画艺术,在明清两代,独树一帜,无与伦比。他与同代著名人物画家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鲁迅先生对他也极为推崇,认为:“老莲的画,一代绝作。”陈洪绶的绘画,开创了人物画的新局面,具有独特的个人面貌和审美价值,使衰落了六百年的人物画重新振兴,对我国甚至世界艺术都有着深远影响。《观音大士像》是他晚年的佛画精品(图1-15)。
图1-15明陈洪绶《观音大士像》
此画绘一男相观音,身着白衣袈裟,手执拂麈,端坐于菩提叶团上。观音细眼长眉,面方耳阔,超拔磊落。衣纹勾勒细劲清圆,画面上方以大篇幅书写《心经》,字体劲秀。品此画,一为“高古”;二为“清雅”;三为“怪诞”。
说此画“高古”,因为陈洪绶主张“力追古法”“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得元之格”,而达到“大成”。他曾钻研李公麟等大家的真迹,并大量临摹,得前人画之法、之理、之韵,而出自己的面貌。作品的“高古”之境,既是他融会贯通前人画法的结果,也是他深深体味绘画文化内涵、把握文化格调的结果。
说此画“清雅”,因为它确实简极、淡极、雅极。画中只描绘了有限的人物、事物,没有过于复杂的刻画,所以说是“极简”;除了墨色、袈裟的白色、人物皮肤的赭色外几乎找不见其他色彩,所以说是“极淡”;画面色彩搭配得很协调,线条组织勾勒更加自然、散逸、疏旷,事物虽少处理方法却很丰富巧妙,形成了淡雅清丽的风格,所以说是“极雅”。此画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陈洪绶清简的画风除了受到传统文人画理念的影响外,大概与明代文坛的几个思潮关系也颇为紧密。公安派“三袁”提出的“性灵说”对其创作影响很大。“性灵说”主张从真实直率地表达感情的要求出发,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美,反对雕章琢句。陈洪绶在绘画上要求“真”“趣”“淡”,提倡质朴,反对铅华,可以说这一主张与“性灵说”异曲同工。
说此画“怪诞”,是指画家采用了夸张的造型比例,人物变形为头大、身材短小达到的怪诞效果,这种变形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是画家造型风格在人生和技法变迁、调整中逐渐成熟的。艺术家选取这样的表现方式,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明代中叶以后,由于资本主义萌芽而产生了个性解放思潮。文学上“童心说”“性灵说”都顺应了这种潮流。陈洪绶将人物变形为头大身小,这更接近于儿童的比例,因为儿童身上体现着更多的“真”,体现着“童心”“赤子之心”。另外,画家的人生经历也影响到他的审美情趣、艺术主张。陈洪绶幼年失去双亲,少年时兄嫂就将他赶出家门;他多次科举不第,又因看不惯官场黑暗而不肯巴结权贵为自己谋取富贵;他行为放诞,常流露出失落与苦闷,他沉迷酒色甚至到了不可一日无酒,不可一日无女人之地,这时他的精神已不能算是正常的了。由此可见,陈洪绥晚年怪诞的人物造型展示着他精神和情感上的失意,也是他历经世态炎凉后对人生的一种调侃和无奈。他的艺术是其饱经苍凉的人生写照,也是他卓越的天才与传统绘画精神的浓缩,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课后思考题:
1。你觉得有哪些中国古代人物画比较传神,画家是怎样描绘画中人物神情的?
2。中国画的空间处理方式与西洋古典油画的空间处理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
3。通过对比感受中西绘画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不同?
4。结合已学知识,试从绘画的时代特色、艺术家个人创作风格、造型、线条、色彩及画面意境等方面,赏析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