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典作品鉴赏与分析(第2页)
经过18世纪英国风俗画奠基人荷加斯的开拓,英国绘画发展的曙光才得以在英伦三岛升起,开辟了英国本土绘画的新时代。
2。作品分析
18世纪的英国贵族虽然走向没落,但仍然手握权柄,而新兴的资产阶级虽然腰缠万贯,但地位较低,手中无权。荷加斯所画的《时髦婚姻组画》,正是反映这两个阶级通过子女婚姻互相勾结利用又互相倾轧的故事。正如画家所说,时髦婚姻所描述的是“上流社会形形色色的市民事件”。荷加斯以他敏锐的心性捕捉着生活中富有普遍意义的事件,以辛辣幽默的画笔再现这些类似于丑闻的场面,从而揭示腐朽没落的贵族和卑微渺小的资产阶级之间的龌龊勾当。富有戏剧性的画面极有可读性,像一出哑剧,整个组画由六幅独立的画面组成,随着事态的发展,可谓**迭起,终致悲剧发生,曲终人散。像章回体小说一般,观者可以随着情节的推进,通过画中人物的形象、姿态和表情以及与其他人的联系揣摩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画家通过人物所揭示的思想意义。
这里择取组画的第一幅《时髦婚姻组画之一:婚姻契约》(图12-3),画中描绘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人带着女儿来到贵族家订立婚约的场面:患病的没落贵族虽然已经家道中落,但仍然非常傲慢,他神气地用手指着家谱以显示自己家族的高贵身份。而正在这时,仆人拿过来抵押单要高傲的贵族在上面签字,这真是一个绝妙而尖锐的讽刺;窗前站着一位背对观众的律师,无可奈何地看着窗外,对于这种局面估计他已经司空见惯;身穿红大衣的商人胆怯而期望地看着贵族,为贵族的门第所征服,底气不足,唯恐高攀不上。画面左边一组人物可就是组画的主人公了,这位阔小姐满面愁容,并无相亲的羞涩与期待,她无聊地在用手帕穿着订婚戒指摆弄着,无奈而又无所谓的样子;她身旁的贵族子弟该是她未来的夫君了,由于生活**而显得未老先衰,心神不宁而试图用鼻烟提神,这样的人生伴侣也难怪女方不满意了;肥胖的男傧相却趁机对相亲的小姐大献殷勤。画家用尖刻的艺术语言、漫画化的故事情节再现了资产阶级与旧贵族通过联姻而互相勾结利用的丑相。画面的左下角,画了两条狗被铁链拴在一起,这是一个寓意性的情节,隐喻了这一婚姻交易的性质与结局,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两个没有好感而又缺乏教养的男女缔结婚姻,余下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丈夫在外寻欢作乐,妻子在家**,被丈夫撞个正着,导致妻子的情人与丈夫决斗,丈夫不幸中剑身亡,妻子跪求丈夫原谅,最终因悔恨而自杀身亡。家破人亡的悲惨局面旁人看起来尚且唏嘘,可视财如命的商人——少妇的父亲,女儿的死仿佛与他无关,此时仍没忘记从女儿的手上褪下订婚戒指。如此细节刻画,尖锐地揭露和挖苦了拜金主义者人性的堕落和无情。正如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所说:“荷加斯是古往今来最有益的讽刺家之一”。
图12-3荷加斯《时髦婚姻组画之一:婚姻契约》
为人父母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女儿的婚姻幸福,在那个时代是很普遍的现象。整幅画面由若干情节组成,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各怀心事,没有半点相亲的喜庆。荷加斯是讲故事的高手,在谋篇布局上更是技高一筹,于不经意处巧思独运。
四、《舟发西苔岛》
1。时代背景
法国美术史家龚固尔兄弟认为,当路易十五的时代代替了路易十四的时代时,艺术的理想从雄伟转向了愉悦,讲求雅致和细腻入微的感官享受遍及各处。
17世纪的法国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君主专制登峰造极,在艺术趣味上则追求正统的古典主义。而到路易十五时代,雄健激越的精神不复存在,人们耽于此刻的欢乐与沉迷,轻歌曼舞,彻夜笙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罗可可艺术”。
罗可可是贝壳工艺的同义语,由此引申为一种华美、纤巧、富丽的艺术风格或样式。由于主要是在路易十五时代流行,所以又称路易十五风格,它反映出上流社会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是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主流艺术样式。
罗可可及其传统以艳丽、情欲、精致、细腻和表面上的感官刺激为追求。表现在绘画题材上,多选择愉悦享乐的题材,以欢乐活泼的情调来表现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特别是青年男女的爱情以及风流韵事,玩味男女间表达感情甚或调情的细节,如布歇的作品甚至有意追求色情与性感,格调艳俗,奢靡享乐和感官刺激是其精神的核心,以迎合上流社会荒****、醉生梦死的审美趣味。
罗可可风格波及欧洲大部分地区,是涉及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时代风尚。但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亦有差异,大致有植根于法国本土的法兰西罗可可,全欧流行的国际罗可可及在罗可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各地方罗可可。
2。作者介绍
让·安托万·华托出生在比利时瓦朗西安的一个手工艺人家庭,最初向当地画家热朗学画,18岁时移居巴黎,直至37岁因病去世。他先入梅塔耶的画室,后随版画家和装饰画家奥德朗学习,这两位画家都是罗可可艺术的先驱,对华托画风的形成有直接影响,但对华托艺术形象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提香和鲁本斯。
华托定居巴黎后,与贵族社会密切接触,为他们的城堡设计内部装饰,也为他们的盛典布置环境。或许与他的出身有关,虽然他经常出入于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却始终是若即若离的。他是一个忧郁的人,对现实有着太多的感怀,显然,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合他。他的内心总是在寻找一种无忧无虑的环境与人际社会,那里山水葱茏,阳光如梦般皎洁,有的是绅士和淑女,爱情甜蜜纯洁,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用画面来构筑这个美丽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绝伦的画作,那如梦如幻的情愫犹如三月的芳草,兀自美丽、兀自芬芳。命运之神并不十分眷顾于华托,他身体贫弱,生性高傲,后来有幸得到巴黎画商西鲁瓦的帮助,才求得一个稳定的生活。这时,他创作了《舟发西苔岛》,于巴黎画坛一举成名,但他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改观,他似乎不怎么快乐,终生未娶,只有一位女佣相伴,画家以这位漂亮女佣为题材画了很多名作。由于华托骨子里的高傲与忧郁,虽然他的画面看起来大多是轻歌曼舞的享乐题材,但内在的气质却总有一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优雅与感伤。
3。作品分析
《舟发西苔岛》(图12-4)是华托的成名作。这是一幅发舟爱情岛的画,一群贵族男女正要乘船到维纳斯诞生的地方去寻找爱情和幸福,或许,这里也安放了华托的理想。这是一个美丽而宜人的日子,风和日丽,阳光如梦般轻笼着青山绿水,一群贵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他们情态各异,有的在殷勤劝说,有的欲拒还迎,有的欣然应允,有的已经整装待发,弥漫着浓浓的情意与幸福。华托以浓重的近乎黑色来铺垫近景,阳光间或闪烁在河岸上,更衬托出青年男女服饰的优雅与美丽。画面的右边树叶葳蕤,在阳光中轻轻地晃**,华托在这里的笔触是跳跃而抒情的;远景则是云天浩**,大笔磅礴;中景让画面多了份玲珑别致,水草漂浮,水面上似乎弥漫着薄薄的雾气。显然,这是华托精心构思的美好仙境,没有尘世的纷扰与喧嚣,没有名利的争夺与追逐,人们回到了生命的本真状态,享受着明净的自然与甜蜜的爱情。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却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恍若梦境,不由让人心生怅惘。而这也正是华托画面的内在气质,他以淡定和深情描绘着这些享乐的题材,但却没有觉得浮华,华托的才情与风流是高贵而又朴素的。虽然华托成了罗可可的代表画家,但这幅作品就画法而论并没有超越古典主义风景画的规范。
图12-4华托《舟发西苔岛》
课后思考题:
1。论述英国在18世纪的主要艺术成就。
2。论述罗可可的风格特点和代表性画家。
[1][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260页,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275页,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迟轲:《西方美术史话》,152~153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