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最有利的选择(第1页)
郑义出了宫门,刚坐上马车,闻太医也从宫里匆匆跑出来,说了句“郑中书等等老夫。”,便手脚麻利地爬上了马车。郑义看着一把年纪仍旧身强体健的闻太医,说了句,“闻太医,你急什么?你自己又不是没有马车,抢上我的马车做什么?”“我今儿还真没有马车,我是被人骑马带进宫的,正巧要去你府中,还不得让你载我一程?”闻太医抹了一把汗,放下药箱子,坐稳,对郑中书道:“听说你手疼?什么毛病?来,我给你看看?”郑中书拒绝,“不疼了,没毛病,不用看了。”闻太医“嘿”了一声,“好你个老东西,没毛病你折腾我一把老骨头做什么?你看看我跑的一身汗的追你,你是闲得蛋撑的吗?”郑中书没好气,“你懂什么?我那是托词。”谁知道事情都解决了,太皇太后还刻意提醒一句让闻太医给他看手。嘴里说着是对他的关心,实际上是让闻太医跟着他回郑府为崔昭看诊,生怕他把崔昭真折腾掉一层皮。不说他还没来得及折腾崔昭,就是如今崔昭调任的旨意都下了,事已成定局,他已是御史大夫,他又怎么可能再折腾他?岂不是得罪他?闻太医翻白眼,“真是神仙打架,鱼池遭殃,老夫命苦啊。”“你的命是不怎么好。”郑义评价,“年年喊着告老,年年依旧镇守太医院,走都走不了。”闻太医叹气,“我能怎么办?还不是太皇太后不放我,家里儿子不喜医术的不喜医术,没天分的没天分,孙子还没成长起来。我这把老骨头,也只能咬牙撑着了。”他说完,拉过郑义的手,“来,我既然奉命,怎能不遵?好歹给你诊个平安脉。”郑义不再拒绝,将手递给他。闻太医把过脉后,啧啧摇头,“你啊,一把年纪了,竟然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火旺盛,长久下去,这可于身子骨不利。”郑义无奈,“家里的子孙不争气,争气的都是别人家的子孙。如今朝局乱成这样,谁都难以预料会到哪一步。我能不劳神上火吗?”闻太医啧啧,“你郑家若都难混,天下百姓没几个好混的了。你家的子孙若不叫争气,那整个大魏的泥腿子都不用活了。”郑义瞪眼,“你知道我指的是谁?”闻太医点头,“是,王家有个王袭,李家有个李安玉,博陵崔氏有个崔昭,就连范阳卢氏都有个女儿,你眼红了。”郑义补充,“郭家本就有个郭毓,如今又回来个云珩。”“你家长孙郑铮,次孙郑择,也都是极为出众,别身在福中不知福。”郑义叹气,“长孙行事过于仁善温和,次孙又过于不着调,其他的孙辈,才华皆不显,未来郑家如何走向,着实让我没底啊。”闻太医鲜少从这人嘴里听到这么多实话和感慨,他叹气,“各人有各人的愁处,家大业大,劳心的事情的确多。”郑义点头,“是啊。”闻太医摆手,“别想这些烦心的事儿了,想的多,老的快。来,你这车里有纸笔吧?我这就给你开一副药方,喝上半个月,调理调理,治你的劳心失眠之症。”“有。”郑义打开匣子,拿出笔墨砚台。闻太医给他开了个药方,又嘱咐他尽量修身养性,宁心安神,不要过于多思多虑。郑义收了药方,想着今日他做出的选择,也不知道对不对,但不做肯定不行。郑家总要往前走,不能后退,也不准许原地踏步。那么今日的选择,只能是他当前最有利的选择,至于往长远看,如今局势这般,他看不太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最好是要小辈们成长起来,他闭眼那一天,能看到郑家再有百年兴盛。二人一路说着话,到了郑府。郑义带着闻太医进了府内,问仆从,“崔昭呢?可还在?”仆从回话,“回老爷,小崔大人还在您书房外候着。”郑义点头,带着闻太医直奔书房。书房外,崔昭一直站着,想着郑中书被急召入宫,不知因为何事,总不能是太皇太后觉得他处境不好,为了保他,特意将人叫进宫里了吧?他觉得不太可能,太皇太后那个人,入朝几年,他已颇为了解,无利不起早。他许人重利时大方,但也要换取相应利益,他的利益,已在他答应拟旨时就已换了。难道是他那没见过两面的好表妹,觉得他支持她上道,帮他一把?这个倒是极有可能。他足足在郑中书的书房外站了一个时辰,郑府的仆从们往日对他都极为客气,如今知道他得罪了郑中书,相当于白眼狼,一个个的都对他投以鄙视的目光或者明目张胆地私语,议论小崔大人的官途怕是完了云云,以后恐怕再不是这郑府的贵客了。入朝几年,崔昭听到过无数议论,初入朝中时,他在察觉到太皇太后看他的目光不对时,立即狠心地给自己吃了秘药,虽然斩断了太皇太后对他的心思,但风言风语拦不住。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这些年,他身上背负的言论多的他都数不清,对于如今郑府仆从看好戏的目光,他也无所谓。他只想着,希望他这一步路,没走错,若是走错了,他只能写一封断亲书,自逐出家门,一力承担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家里无干,才能保住家里,免于被几大世家联手打压。因是春日,书房外并不寒冷,站一个时辰,也没有多辛苦。听到远处有脚步声走来,他听出其中一人是郑中书,郑中书的脚步声很特别,走三步,缓一步,这是他多年养成的养生之道。所以,三步落脚轻,一步落脚重。他维持着苍白虚弱的姿态,想着他是晕过去,躲一下,还是听听他怎么说再晕比较好,毕竟,他已经在这里站了一个时辰了。这么想着,他慢慢转身转头,一眼看到了郑中书身后跟着的提着药箱的闻太医。他心想,闻太医在这,他与闻太医的交情没郑中书深,这没法晕。“你这孩子,忒实诚。老夫让你在这里等着,你便一直等着。若今日宫里的要事让老夫耽搁一日,难道你也等上一日不成?”郑中书一改早先的冷脸,语气和善的如长辈对待小辈,一如既往的亲和关爱,“快进房内,老夫带回了闻太医,给你看看诊。”崔昭虚弱地见礼,“下官并无大碍,就是昨日感染了风寒,并不严重。”“看你脸白的,还说不严重,年轻人啊,就是不爱惜身子骨。”郑中书指挥心腹,“快,将他扶进书房。”心腹立即上前,扶了崔昭。崔昭似乎真的支撑不住了,将半个身子靠在这名郑公的心腹身上。闻太医提着药箱,跟着往里走,也说:“年轻人不爱惜自己的身子骨,到老了有你受罪的时候。”:()凌霄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