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因势利导(第1页)
书房伺候的人禀告四公子来见时,郭远深吸一口气。他看着满地狼藉,对一旁伺候的人沉声吩咐,“将这里打扫干净,请四公子进来。”伺候的人应是,小心翼翼打扫碎屑,打开房门,请云珩入内。云珩一改在少帝与虞花凌面前的神态,又恢复温润有礼好气度与涵养。他踏入郭远的书房后,看到正在打扫碎屑的下人,面不改色,语气温和舒缓,“谁惹祖父生了这么大的气?”郭远看着这个孙子,被找回来时,说云家如他再生父母,给了他第二条生命,他可以答应回郭家,可以认祖,但不会改回姓氏,他起初动怒,但他不卑不亢,说若是祖父不答应,就当他死了吧!他不会回郭家。基于他的才能品貌着实出众,虽不是嫡长孙,却是嫡孙,嫡长孙用来继承家业,光耀门楣,出息的嫡孙和其他孙子,用来托举嫡长孙,为整个家族的利益贡献,所以,不改回姓氏,倒比失去一个孙子强。于是,郭远答应了。族谱上的名字还是郭桓,但实则,他如今叫云珩。从回郭家之日起,他这个孙子,温和知礼,情绪稳定,比嫡长孙瞧着还沉稳几分,是个极有定力的人,与一众孙子侄孙等相比,小辈里,瞧着成了最出色的那个。连他也不得不暗中怀疑,难道琅琊云家比他太原郭氏更会教养子孙?若是真这么会教养,为何将族中的子弟教养的不求名利?无上进之心?琅琊云氏如今仍然只是一个小家族?郭远看着云珩,沉声说道:“陛下连下了五道调令,都是郑义亲自草拟的圣旨?”“是,郑中书亲自提笔。”“你当时也在?”“孙儿在。”郭远问:“你为何不拦着?”云珩摇头,“祖父,我为何要拦?”郭远沉着脸,“郑义被太皇太后收买,放过了崔昭不说,还提拔了崔挺,明明可以一举摁死博陵崔氏,但他却选择不止放过,还提拔。这般护着博陵崔氏,以崔昭与虞花凌表兄妹的关系,岂不是助长了虞花凌的气势?让朝堂的风向也跟着变?若是不尽快将她驱逐出朝堂,一旦让她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促成她成立独立于中书省、尚书台、门下省三省之外的监察司,待她有一日成了气候,岂不是让女子牝鸡司晨弄权朝纲?何等祸害?怎能不早除去?”云珩道:“祖父此言虽在理,但那都是将来的事儿,如今世家盘踞朝堂,皇权不过星火,明熙县主也不过是太皇太后手里的一把剑,还不成气候。过早除去她,真的有利于我们郭氏吗?”郭远立即盯住他,“什么意思?”云珩扶着他坐下,“祖父不如换个方式去想,这京城,太原郭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河东柳氏、清河崔氏、清河张氏,几大世家盘踞。自从张求落马,京城张家倾覆,清河张氏本家哪怕断尾求生,也只能保住微末,没落是注定的事儿。而太原王氏,是太皇太后一手扶持起来,不过短短二十年,气候尚浅,哪怕爬到了侍中的职位,王睿也不敢太过嚣张。张家通敌叛国一案,一个多月了,还没清算完,几大世家一同出手,太原郭氏从中又抢到了多少利?若孙儿估算不错的话,群狼争抢,也不过十之一二的利而已。祖父为此,这月余,想必费尽了心力。”郭远点头,“你想说什么?”“孙儿想说,太皇太后和陛下能够利用明熙县主,祖父为何不可以?依祖父之见,郑中书是傻子吗?他自然不是。”云珩问的是郭远,但自己却替他回答了,“今日早朝,孙儿没有亲眼所见,但祖父却是亲身经历,明熙县主的厉害之处,祖父已领教过了,群臣抨击阻挠,却没能挡住明熙县主一番谋划,谁能说她状告京兆府和巡城司不对?谁又能说太皇太后和陛下为着自己安危,破例器重明熙县主不对?毕竟,陛下的安危,关乎社稷。否则也不会令朝臣哑口无言了。郑中书今日入宫时,本也怒气冲冲,后来为何妥协了?自然是他看到了从中的有利可图。”“区区殿御史,和一个郑家的女儿送到太皇太后身边而已。”郭远不屑,“他凭白为博陵崔家做嫁衣,这么点儿的蝇头小利,竟然让他软了骨头。”云珩摇头,“若不止是这么点的蝇头小利呢?若让柳家让出京兆尹,崔家让出巡城司使呢?更或者说,借由明熙县主被刺杀一案,将柳家和崔家拖下水呢?哪怕树大根深,难以撼动,但扒一层皮呢?祖父还觉得无利可图?”郭远顿住。云珩又道:“太皇太后因祖父同意李遵任幽州刺史一职,换孙儿入朝,大魏上到超一品王爵,下到九品小吏,本来看在祖父的面子上,给孙儿的官职是六品,与曾经的李安玉入京时一样,已是极为优待了。但如今,经过今日早朝,太皇太后为安抚祖父的怒火,给孙儿的是五品侍御史一职。虽然依旧不如李安玉一跃到了三品,但孙儿毕竟没陪着明熙县主经历刺杀,也没陪着她告御状,更没与朝臣们在早朝上争锋,他的中常侍,是时机谋划而已,古往今来,也只此一人。但祖父,您要看的不是眼前,是太原郭氏未来的长盛不衰不是吗?”郭远听进去了,“细说。”云珩摇头,“不必孙儿多费口舌,祖父您只要细想,便会明白。这京城,少一个张家,便得利十之一二,若再少一个柳家,一个崔家呢?又能得利多少?”郭远不赞同,“世家之所以屹立不倒,是盘根错节,利益共存,张家若非通敌东胡,还能再鼎盛百年。若世家门阀彼此相护残杀,得益的是皇权。”云珩道:“倒下一个,再扶持一个就是了。比如太原王氏,王侍中为首,不就是太皇太后一手扶持起来的?陇西李氏,太皇太后已在扶持。博陵崔氏,如今保住了崔昭,又提拔了一个崔挺,范阳卢氏,有了一个明熙县主。但他们,在京城的根基弱,即便十年二十年,也及不上郭家,不是吗?祖父不如眼光放长远,与其费尽力气,杀一个人,惹一身腥,不如因势利导,为己所用。”郭远一拍桌案,“好一个因势利导,为己所用。好啊。”他怒意消去,看向云珩,露出笑容,“不愧是老夫的孙子。老夫钻了牛角尖,还好你看的明白。”:()凌霄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