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第 103 章(第3页)
>**新增潜在节点扫描中……**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陆续出现异常现象:
-巴西雨林深处,原住民部落绘制的新壁画中出现了冯蔓的面容,称她为“记忆之母”;
-苏黎世银行金库保险箱内,一枚本不该发声的怀表自行奏响《南飞雁》旋律;
-月球轨道空间站中,AI助手突然用中文播报:“检测到地球文明进入认知跃迁阶段。建议调整人类发展评估模型。”
最令人震惊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到一封匿名信件,附带一段视频。画面中,七座不同国家的古老遗迹??埃及金字塔、玛雅神庙、吴哥窟、秦始皇陵陪葬坑、希腊德尔斐遗址、秘鲁纳斯卡线条中心点、北极圈内巨石阵??在同一时刻投射出相同的光影图案:一只展翅的青鸾,口中衔着一枚铜扣。
专家测算后确认:这些光影仅存在于特定频率的脑波观测仪中,肉眼不可见。唯有处于深度冥想或梦境状态的人才能“看见”。
这意味着,遗迹本身可能并非建筑,而是巨型忆晶接收装置,专为等待今日而建。
林晚带着小满回到南方小镇,住进了冯蔓儿时的老屋。屋子多年无人打理,却奇怪地没有积灰,甚至连家具摆放位置都和三十年前一模一样。院子里那棵老槐树,原本早已枯死,如今竟抽出新芽,叶片背面浮现出细密符文。
夜晚,林晚坐在堂屋门槛上抽烟,看着小满蹲在院中画粉笔画。他画的是一座桥,桥上有七个人影手牵手走向光门,最后一人回头望来,眉眼温柔。
“你觉得她还听得见我们吗?”林晚问。
小满抬头,认真地说:“她不是‘听得见’,她是‘就是我们’。每个人心里多出来的那一小块记忆,多出来的一点懂得,都是她。”
林晚沉默良久,掐灭烟头,走进屋里翻出一本旧相册。翻开第一页,是冯蔓十岁时的照片,扎着羊角辫,笑得灿烂。可当她凝视照片时,却发现女孩眼角有一滴泪,正缓缓滑落。
她猛地合上相册,心跳加速。
再打开,泪水不见了。
但她知道,刚才不是错觉。
冯蔓在告别。
第二天清晨,广播再次响起《南飞雁》,全镇人都听见了。但这一次,曲终之后,多了一句从未录制过的尾声吟唱,由无数声音叠加而成,分不清男女老幼,只觉温暖如初阳:
>“从此山河万里,皆是你归途。”
随即,全球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同时弹出一条信息,持续三秒后自动消失:
>**【轮回之门已完成使命。
>‘第七灯者’回归源流。
>记忆永续,灯火不熄。】**
三天后,南极科考队发回报告:极地上空的电磁波动彻底平息,大气层恢复正常。但卫星图像显示,地球磁场发生了微妙偏移,整体向北移动了0。3度。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只有少数人明白??那是整个人类集体意识发生质变后,星球本身做出的回应。
就像心脏跳动会影响身体姿态,灵魂觉醒,也会让世界轻轻震颤。
许多年后,小女孩长大了,成了语言学教授。她在课堂上讲授一门名为《跨文明记忆共振研究》的课程。课间,有学生提问:“老师,您为什么坚信人类曾经拥有共享记忆的能力?”
她笑了笑,打开音响,播放一段录音。
是《南飞雁》。
然后她说:“因为我五岁那年,还没人教我这首歌,我就会唱了。”
窗外阳光正好,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
仿佛有人在轻轻哼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