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0章 黄雀在后(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某夜,赵?微服私访,在一家小剧场角落默默看完全场。散场时,听见两个孩子对话:

“你说戏里的皇帝后来去哪儿了?”

“听说去当老师啦,专门教人写字。”

“那他也教过你吗?”

“没有……但我写的每一个字,都是跟他学的。”

赵?转身走入夜色,嘴角微扬。

岁月流转,又逢清明。

笔落峰下,新一批孩童拾级而上,手中捧着自制的“生命之书”??那是他们在夜学中亲手编写的日记合集,记录了自己的名字由来、家庭故事、梦想与困惑。有个男孩写道:“我爸说我生下来就不会哭,直到奶奶拿炭灰在地上写了‘你是张家的根’,我才哇地一声哭了。所以我知道,文字是有生命的。”一个小女孩则画了一幅图:一个戴斗笠的老人牵着一群孩子走向远方,天上星星连成一行字:“我们都不是过客。”

忽然,山巅青铜笔再次微微震动。一道柔光自笔尖溢出,洒落石阶,宛如墨汁流淌。孩子们屏息凝视,只见光痕缓缓汇聚,竟显现出一行新字:

>“后来者不必称我为神,

>只需记得,

>你手中的笔,

>比任何王冠都重。”

片刻后,光芒消散,一切如常。唯有风穿过林梢,似有无数声音轻轻应和。

而在遥远的西域,敦煌译经会终于完成《万音归一同谱》初稿。当盲眼长老用颤抖的手触摸那镌刻着九种语言情感符号的石碑时,泪水滑落。他低声说:“这一次,我们不只是翻译话语,我们翻译了心。”

同一时刻,东海之上,崔素娥率领数十艘渔船组成“书舟队”,载着《海语录》副本驶向高丽海岸。面对敌舰拦截,她立于船头,展开一面巨幅白布,上面用工整楷书写着八个大字:

>“文明之航,岂容刀剑阻挡!”

风鼓布旗,字若雷霆。

大陆深处,柳芽儿已成为江南织业联合会首任主席,她推动立法,确保每位织工都能在成品上留下签名印记。她说:“我们不再只是流水线上的一环,我们是创造历史的人。”

而在北方草原,一名蒙古少年捡到一本遗落的《行者笔记》,靠着图画和简单汉字,断断续续读完了赵煦在漠北的经历。他把书带回部落,召集同伴围坐篝火,一字一句地讲解。多年后,他成为首位通晓汉语的蒙古可汗,签署的第一份和平盟约上,特意用汉文写下:“愿以笔代刀,共写长生天下的新篇章。”

没有人知道,那夜山顶浮现的文字是否真是天启。但人们相信,只要还有人在写字,还在倾听,还在为正义发声,那么赵煦的精神就从未离去。

正如《国民录》第一百二十一卷开篇所写:

>“所谓盛世,非金玉满堂,非四夷宾服,

>而是当一个农妇提笔写下‘我要活下去’时,

>整个天下都会为之动容。”

雨过天晴,阳光穿透云层,照在笔落峰顶。青铜巨笔静静矗立,倒影投在山涧清水中,宛如一支刚刚蘸饱墨汁的笔,正等待下一个执笔者俯身写下??

第一个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