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8章 第一个决心(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清晨,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去办公室,而是让李卫国开车,再次去了那块位于招待所后面的荒地。冬日的早晨,寒气逼人。荒地上覆盖着一层白霜,枯黄的杂草在风中瑟瑟抖动。二十亩地,静静地躺在山脚下,远处是起伏的丘陵和朦胧的晨雾。这里确实偏僻,远离县城中心,周围只有几户零散的农居。孙前进说的没错,如果按照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或者工业用地思维,这块地确实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当我站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呼吸着清冷而纯净的空气,看着远处山峦的轮廓,一个念头却越来越清晰。青云县穷,但生态好,山水资源就是最大的本钱!为什么一定要走污染环境、牺牲资源的老路?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活法”?“卫国,你觉得这块地怎么样?”我裹了裹大衣,问站在身边的李卫国。李卫国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我会问他这个问题,他挠了挠头,憨厚地说:“县长,这地……荒着怪可惜的。要是能整平了,种点啥,或者养点啥,应该也行吧?就是离城远了点,干啥都不方便。”“种点啥?养点啥?”我重复着他的话,眼睛却亮了起来。“对!就是种点啥,养点啥!但不是普通的种和养!”一个初步的构想在我脑海中迅速成型:将这块地与周边更大范围的山林、坡地统筹规划,引入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或者旅游开发公司,打造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示范区!前期可以种植高附加值的有机蔬菜、水果,养殖特色禽畜;中期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品牌;远期可以结合山水资源,开发民宿、康养项目。这样,既能盘活闲置土地,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为青云县探索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这个想法让我兴奋起来。这不仅仅是解决一块地的问题,更是为青云县未来的产业发展,投下的一颗问路石,树立的一个风向标!当然,我知道这很难。需要招商引资,需要配套政策,需要基础设施投入,更需要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很多人可能更倾向于来钱快的、但可能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但这,正是我的第一个决心:绝不以牺牲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要走,就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从荒地回来,我直接去了县委,敲开了马胜才书记办公室的门。马胜才正在泡茶,看到我这么早过来,有些意外:“林县长?这么早,有事?”“马书记,有个想法,想跟您汇报一下。”我在他对面坐下,开门见山,将我对那块荒地的生态开发构想,详细地说了一遍。马胜才听着,一开始有些漫不经心,随着我的描述,他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等我说完,他沉吟了片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致远同志啊,你这个想法……很有新意。”他放下茶杯,语气带着惯有的圆滑,“搞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方向是好的。但是,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咱们县现在最缺的是工业,是税收!搞农业、旅游,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啊。而且,招商也是个问题,哪个老板愿意把钱投到这山旮旯里来搞这些?”他果然提出了质疑。这在我的预料之中。“马书记,您说的困难,我都考虑过。”我平静地回应,“正因为我们底子薄,才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那代价我们承受不起。工业和税收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的生态优势。这块地,我们可以作为一个试点,摸索经验。招商难,我们可以制定更优惠的政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思路对头,诚意足够,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我看着他,语气诚恳但坚定:“这是我的第一个决心,也是我为青云县未来发展选定的一条路。我希望,能得到县委和您的支持。”我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等于表明了我的态度和立场。马胜才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眼神复杂。他可能没想到我会如此坚持,甚至有些“固执”。他沉默了一会儿,脸上重新堆起笑容:“既然林县长这么有信心,那就按你的想法先试试嘛!县委当然是支持政府工作的。不过,还是要稳妥为主,步子不能迈得太快。”“谢谢马书记支持。”我知道,他这只是不反对,远谈不上全力支持。但这就够了。有了这个口子,我就可以放手去干。从马胜才办公室出来,我回到县政府,立刻叫来了常务副县长刘国栋、招商局长和旅游局长(虽然旅游局现在只是个空架子),向他们阐述了我的生态示范区构想,并要求他们立即着手进行前期规划和招商准备工作。消息很快在小小的县委县政府大院传开了。新任林县长要折腾那块没人要的荒地,还要搞什么“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我听到了不少议论和质疑,甚至是一些暗地里的嘲笑。但我毫不动摇。这第一个决心,不仅仅关乎一块地的命运,更关乎我将在青云县树立怎样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这是一面旗帜,我必须把它牢牢地插在青云县的土地上,哪怕最初只有我一个人在扛。我知道,前路注定不会平坦,会有更多的困难和阻力等待着我。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第一个决心,将是我林致远在青云县仕途的基石,也是我面对未来一切挑战的底气。:()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