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3章 星辉入海润物无声(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星律议会特使玄枢的离去,并未在帝国掀起公开的波澜,却在最高决策层与核心研究机构中,引发了更深远的思考与悄然的变革。那艘银白色飞船带来的,不仅是警示与合作意向,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与全新的视野——帝国终于得以窥见那片真正浩瀚星海的一角,并意识到了自身在其中尚显“稚嫩”的位置。龙渊格物院,深层解析实验室。徐彭岳面前悬浮着两套截然不同的能量模型。一套是基于帝国自身技术,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如同用直尺圆规绘制的工程图;另一套,则是根据玄枢在有限交流中,提供的关于“基础规则共振稳定技术”的概略原理,由龙渊团队初步模拟出的模型。后者结构更加……“优美”与“自然”,仿佛并非人为设计,而是宇宙本身固有规律的直接呈现,其能量流转效率与稳定性,远超帝国现有技术。“差距……比想象的更大。”徐彭岳轻叹一声,眼中却没有气馁,反而燃烧着更旺盛的求知火焰,“并非力量层次的绝对碾压,而是对宇宙底层规则的理解与应用方式,存在着代差。他们走的,是一条更贴近‘道’的路。”“但这并非不可逾越。”一旁的荆羽接口道,他指着模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他们的技术核心在于‘共振’与‘引导’,而非强行‘控制’。这与我们从小皇子身上观察到的某些特质,以及‘创世余烬’的力量特性,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将他们的理论,与我们的‘秩序稳定锚’技术,以及晶簇文明的晶体共鸣进行融合?”“正该如此!”徐彭岳眼中精光一闪,“师兄,你的丹道讲究‘顺应自然,调和龙虎’,这与星律议会的技术哲学似乎也有共通之处。我们需要一场思维的‘化学反应’,打破固有的技术路径依赖!”龙渊的研究风气,悄然转变。少了几分急于求成的功利,多了几分对基础原理的敬畏与探索。大量的算力被投入到对星律议会提供的基础理论模型的深度推演与验证上,并尝试将其与帝国已有的多种技术体系进行交叉融合。这是一个缓慢而艰苦的过程,如同在茫茫沙海中淘金,但每一个微小的发现,都让帝国的技术根基变得更加扎实与深厚。与此同时,根据与玄枢达成的初步信息共享协议,石星澜领导的“星穹阁”与星律议会下属的某个观测机构建立了低级别的数据交换通道。帝国开始接收一些经过处理的、关于已知星域宏观规则背景波动、特定宇宙现象预警以及(在模糊处理前提下)某些潜在高风险区域标识的信息。这些信息如同拼图,极大地丰富了帝国的“宇宙档案库”,也让帝国对自身所处环境有了更清醒的认知。星骋军的训练也随之调整。蒙恬与顿弱开始推演,在面对技术层级可能高于己方、但受限于某种“公约”或自身原则而不会全力出手的文明时,如何利用规则周旋、如何示弱诱敌、又如何关键时刻集中力量打出足以自保甚至反制的“王牌”。白起则更加沉默,他麾下的“镇幽司”不仅监控外部,也开始以更高的标准审视帝国内部,确保在这吸收外来影响的关键时期,帝国的纯粹性与凝聚力不受侵蚀。而在皇家内苑,嬴承宇的教育也进入新阶段。徐彭岳不再仅仅传授知识,更开始引导他思考“力量”与“责任”、“秩序”与“自由”、“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嬴雪华则教导他如何更精细地感知和运用自身那独特的秩序亲和力,不是为了掌控,而是为了理解与守护。甚至,在徐彭岳的谨慎安排下,嬴承宇开始接触一些经过严格筛选的、来自星律议会的基础知识,让他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自身与宇宙的联系。这一日,嬴承宇在尝试用灵能引导一株月光藻(一种对能量波动极其敏感的灵植)生长时,并未像往常一样强行输入能量,而是闭上眼睛,尝试去“倾听”月光藻自身的生命韵律,然后让自己的灵能波动,以一种极其柔和的方式,与之缓缓共鸣。奇迹般地,那株月光藻不仅生长速度加快,叶片上更是浮现出了原本没有的、如同星辉般的天然纹路。这一幕恰好被前来探望的嬴政看到。帝眸之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欣慰。“看来,星律之辉,已开始融入我帝国血脉之中。”嬴政对身旁的徐彭岳与嬴雪华淡淡道,“非为照搬,乃为启迪。帝国之路,终究需自己走。承宇能取其神,而非摹其形,甚好。”徐彭岳与嬴雪华相视一笑,心中安定不少。他们最担心的,便是外来高等文明的知识会冲击甚至扭曲帝国自身的道路。如今看来,在正确的引导下,这些知识反而成了滋养帝国成长的养分。星律议会的影响,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它没有改变帝国前行的方向,却让这前行的步伐更加沉稳,视野更加开阔,根基也更加深厚。帝国在吸收、消化、融合这些来自星海的智慧,悄然完成着一次至关重要的底蕴提升。为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星海格局,积蓄着看似平和,实则更为强大的力量。静水流深,于无声处,惊雷已在孕育更磅礴的形态。:()始皇让我搞星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