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课后的切磋咏雀(第1页)
苏明理在县学乙班的第一日,便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他课堂上那番关于“事天”的精妙解读,不仅让陈教习赞赏有加。更让那些平日里自视甚高的同窗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挫败感。尤其是县丞公子刘明宇,他本是乙班中学问尚可、家世又好的人物,平日里颇有些众星捧月之感。如今却被一个年仅七岁,来自乡野的苏明理抢了风头。他心中那份不甘与嫉妒,几乎要溢于言表。接下来的几日,苏明理在县学的日子,便不那么平静了。刘明宇联合了几个平日里与他交好的学子,开始有意无意地针对苏明理。他们不敢在陈教习面前公然作祟,便在课后或者休息的时候,寻找各种机会给苏明理制造麻烦。比如,趁着课间苏明理专心温习功课时。刘明宇便会故意带着跟班在旁边大声喧哗,或者嬉笑打闹,试图扰乱他的心神。然而,苏明理却仿佛早已洞悉了他们的伎俩。不等他们声音放大,苏明理突然抬起头。他用那双清澈却带着一丝洞察的眼睛看向他们,然后慢条斯理地从书袋里取出一卷书,翻到某一页,朗声念道:“《礼记·曲礼上》有云:‘毋剿说,毋雷同。’又曰:‘临众而言,顾全场。’”“诸位师兄在学舍之内高谈阔论,声音洪亮,想必是有什么独到见解要与众人分享?何不请上讲台,让学生等也一并聆听学习,也好过在此窃窃私语,扰人清净,失了读书人的体统。”他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引经据典,将扰人清净的行为直接上升到了失了读书人体统的高度。刘明宇等人被他这番话说得一愣,随即脸色涨得通红。他们本想捣乱,却被苏明理反将一军。让他们上台分享见解。他们肚子里哪有什么真东西?这不是逼着他们当众出糗吗?几个跟班顿时噤若寒蝉,不敢再出声。刘明宇也是被噎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只能悻悻地带着人灰溜溜地走到一旁,再也不敢轻易在苏明理看书时大声喧哗。苏明理微微一笑,继续低头看书,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他知道,对付这种人,一味的忍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只有用他们最在乎的“读书人身份”和“圣贤规矩”来压制他们,才能让他们有所收敛。又比如,有一次苏明理去学堂茅厕。刘明宇带着两个跟班,故意等在必经之路的狭窄处,想趁机“不小心”撞倒他,或者用言语羞辱他。苏明理远远看到他们那副鬼鬼祟祟的模样,便已猜到了七八分。他并未直接走过去,而是不慌不忙地从书袋里取出一本《孝经》,然后径直走向正在不远处与几位学子闲谈的另一位县学先生——李教谕。“李教谕安好,”苏明理恭敬地行了一礼,“学生苏明理,新入县学,对《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句略有些浅见,想斗胆向教谕请教一二,不知可否?”李教谕自然认得苏明理,这几日陈教习新收了一个七岁神童弟子的事情,在县学先生之间也略有流传。此刻见这个小娃娃主动上前,彬彬有礼地请教学问,他眼中不由露出一丝好奇和赞许。见苏明理主动请教学问,自然是和颜悦色,当即便与其讨论起来。刘明宇等人原本等在暗处,准备看苏明理的笑话。却见苏明理根本没往他们这边走,反而和李教谕相谈甚欢。顿时如同吞了苍蝇一般难受。他们总不能当着李教谕的面去刁难苏明理吧?因此只能眼睁睁看着苏明理与李教谕谈笑风生,然后从容地从另一条路去了茅厕,将他们晾在了一边。等苏明理回来时,刘明宇等人早已气呼呼地散了。苏明理甚至还“好心”地问了一句:“几位师兄方才是在等学生吗?学生方才与李教谕探讨学问,一时忘形,让师兄们久等了,实在抱歉。”他那副“纯真无辜”的表情,更是让刘明宇气得牙痒痒,却又发作不得。几次三番的试探和刁难,不仅没能让苏明理吃半点亏,反而让刘明宇等人在其他同窗面前显得越发愚蠢和无能。一些原本就看不惯刘明宇骄横跋扈的学子,甚至开始在私下里将这些事情当成笑谈。苏明理的聪慧和机敏也因此在同窗中传扬开来。这让刘明宇的危机感更重了,也更加恼羞成怒。他知道,如果再不想办法用“正途”压下苏明理的风头。自己在这乙班的“领头羊”地位,恐怕就要彻底不保了。他开始琢磨着,如何才能在学问上,堂堂正正地赢过苏明理一次。这一日,午后的课业是练习书法。陈教习让学子们各自临摹字帖,他则在学舍内巡视指点。,!苏明理依旧一丝不苟地临摹着《颜氏家庙碑》,他下笔沉稳,笔力日渐精进,写出的字已经颇具颜体的雄健之气。陈教习走到他身边,看了片刻,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指点了几处运笔的细节,便转向其他学子。刘明宇见状,心中又是一阵不忿。他自认自己的字在乙班也算是不错的,但陈教习对他的指点,远没有对苏明理那般耐心和细致。待到陈教习走出学舍,去隔壁丙班巡视的当口,刘明宇终于忍不住了。他放下手中的毛笔,走到苏明理的书案前,居高临下地看着苏明理,语气不善地说道:“苏明理,先生总夸你字写得好,我看也不过如此嘛。不如,我们来比试比试如何?”他想通过自己相对擅长的书法,来扳回一城。苏明理缓缓抬起头,平静地看着刘明宇:“刘师兄想如何比试?”“简单!”刘明宇扬了扬下巴,“我们就各写一首七言绝句,内容自拟,看谁的字写得好,诗作得也更有意境!”“输了的人,以后见了对方,都得退避三舍,如何?”他这是想在书法和诗才两方面同时挑战苏明理。学舍内的其他学子闻言,都停下了手中的笔,纷纷围拢过来,准备看热闹。他们都知道,刘明宇的字在乙班确实还算过得去。平日里也:()寒门小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