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台榭空蒙烟柳暗1(第1页)
第二十一章 台榭空蒙烟柳暗(1)
我漂亮的女儿是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出生的,那天,她的父亲和三位兄长都在外面,一齐等待她的到来。算起来,她是今上的第九女,公主的齿序排在第五,宫里都叫她“五公主”。不过,我却叫她“福儿”——我的幸福的女儿。
胤禛在福儿出生后不久,便被皇贵妃接走了。那天,我陪着他走出永和宫大门,看着他一头扑进皇贵妃怀中,心里百味杂陈。
我这个额娘,不管怎么用心呵护,在他心里到底比不上自幼在身边的皇贵妃。但是,这也说明,我这个儿子很孝顺,即重情义,又念旧,即使知道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即使在皇贵妃那里受了委屈,即使在永和宫玩得很开心,他仍念着自己的养母,绝不舍弃她。
一个有如此心地的儿子,我身为母亲,又怎能不骄傲?怎能不欢喜呢?
起初的时候,他还时常跑回来看看,日子久了,便来得越来越少。我心里不由得空落落的难受,幸好他已开始随着太子在书房读书,我从胤礽口中,还能时常知道他的消息。
太子胤礽如今的课业渐多,皇帝为了考察太子的成绩,也时常抽查,因此每天都很忙碌。即使这样,他仍旧找时间到我这里来,像小时候一样腻在我身边撒娇,然后和他弟弟一起哄着妹妹玩耍。
他总给我带来关于胤禛的各种消息,对于这个弟弟,胤礽还是颇为关照的。不过,也不及他对胤祚的爱护。
在胤祚眼里,这个能背很长的文章,能使摔跤把式,还能把他扛在肩膀上大步走的二哥神气威武得堪比天神,是他的偶像。如今他也到了入学的年纪,能跟他哥哥一起读书,小哥俩越发形影不离。
我如今日子过得简单,每日在只在永和宫带孩子,除了去给太皇太后及皇太后请安,甚少出门。
太皇太后如今年事渐高,体力渐渐不济,遂将每日请安改为十日一次。皇太后每日礼佛,向来不在乎这些俗礼,自然也就随着太皇太后,让我们每十日请安一次。
这一日又到了请安的日子,我打发了苏培盛送胤祚去上课,自己便带着毓秀朝着慈宁宫走去。
远远地就看到荣妃,我俩见了平礼,便同路而行。
一路上闲来无事,话题便扯到了孩子身上。
“听胤祉说,六皇子自启蒙以来,可谓一日千里,连太傅都常常称赞,誉为神童。有子如此,德妃好福气。”
“荣妃过奖了,胤祚不过是有些小聪明,记得快些罢了。倒是三皇子,骑射和文章皆精,尤其是书法,听说颇有颜风柳骨啊。”
后宫之中,向来尊卑有序,亲疏有别。通常位份低的见到位份高的,便要尊称一声“娘娘”;平位者之间,则以姐妹相称。原本我与荣妃也是姐妹相称,但如今德妃的地位隐隐凌驾于四妃之首,偏我年纪又是四妃中最小的,弄得她们自称姐姐也不是,喊我妹妹更不是,索性大家只呼名号。
“哎呀,他一个小孩儿家家的,哪里说得上什么风,什么骨,不过照猫画虎罢了。”
荣妃嘴上谦虚,脸上却满是笑容。
皇三子胤祉是她唯一存活的儿子,又自幼因体弱寄养在大臣家中,母子难得相见。如今儿子回宫,时时表现得出类拔萃,又性情温和有礼,怎么不让做母亲的欣慰呢?
我俩说得投机,气氛融洽,于是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