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收却纶竿落照红2(第2页)
后院里,就看苏培盛正挽着袖子爬在草垛上忙活,扒掉外层的陈草,铺上新鲜的。老尼姑走后不久,他就钻出通道去看过了,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时不时跑出去弄些野菜、山珍之类的回来。
“干什么呢?”
听见我问,他抬起头,灿烂地一笑,身子一晃,跳了下来,倒把我吓一跳。
“主子你看,奴才把几个草垛都翻新了,这样就不会有霉味了。”
苏培盛指着那个藏着通道的草垛,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我,新鲜的干草散发出清新的气味。
他叫我“姑姑”,毓秀怎么也不同意,背着我又说了几回,到底给改了。
“把门也重新弄过了,很好用。”
说着,他跑过去,将草门拉开,钻了进去。
我看着那通道的另一端又亮了起来,接着听到苏培盛的呼唤:
“主子,来看看吧!”
微微的风夹杂着泥土的味道扑面而来,好像一只**的手,引着我钻进了草垛里。
原来通道的另一头连着静云庵的外墙,同样用伪装过的假门掩盖住,在层层叠叠的杂草掩映之下,的确隐蔽得很好。
站在墙边,抬头看着头顶上豁然开阔的天空,我深吸一口气。
“主子,出去走走吧。”
苏培盛看着我,咧嘴笑着。
“总闷在院子里,对身体不好的。”
我看着那孩子殷切的脸,突然有些羞愧。
我哪里是想闷在院子里呢?我是在防备你们啊。毓秀和苏培盛,到底是宫里的人,我摸不清他们除了在这里照顾我外,还背负了什么样的任务。
比如,监控我的行为……
如今的我,已经忘记该如何去信任别人了啊。
……
我到底只在墙边呆了一会儿,便又钻了回去。
下午宫里送东西的人来,给我捎来一封信,是夏嬷嬷写来的。
信上说她如今一切都好,准备跟着丈夫回安徽老家养老去了。她儿子才放了盛京的外任,再过几个月就去上任。家里年底的时候又添了个大胖孙子,按照族谱上的辈分,是“尧”字辈。
夏嬷嬷的信里讲述了一个很神奇的故事:
夏嬷嬷的儿子,年家大公子年遐龄同科的进士中,有一个名叫戴铎的人,颇有些能耐,能掐会算。
两人私交很好,年公子成亲时,戴铎曾为他披命,说他两年内必得贵子,且命中二子一女,长子学贯中西,次子拜将封侯,小女更是贵不可言。
本以为不过是吉祥话,不想成婚第二年,年家长孙果然出世。年公子大喜,请戴铎赐名,戴铎大笔一挥,起名“年希尧”。之后更言之凿凿,说年家次子必定在羊年出生,所以名字里得有个“羹”字,今后日子美满都从这个字来。
如今这一卦又应验了,这孩子硬是在大年二十九的晚上出来了,所以最后孩子定了名字叫“年羹尧”。
年羹尧啊……
我慢慢将夏嬷嬷的信纸折起来,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先是傅为格,又是年羹尧。戴铎,你还真是阴魂不散呢,每每我快要忘记你的存折时,你便有法子提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