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骊山语罢清宵半2(第1页)
第十八章 骊山语罢清宵半(2)
皇太后是蒙古人,虽然也懂满语,却不爱说,这是阖宫皆知的事情。有一回正巧碰上这位皇太后,她那天心情好,就跟我说话。我从小也跟着爷爷奶奶说蒙古语,只是多年不用,却有些生疏,结结巴巴地对答,却让她很是开心。从此每回我往慈仁宫送东西,她若碰上,都拉我说几句话。
没想到一阵子没去,她竟惦记着我了。
“嗯,知道了。”
皇太后没再说什么,迈步走了。
我老老实实退回原本的位置,又在廊下发呆。呆了一会儿,却听见里面出来个太监,尖着嗓子叫唤:
“坤宁宫的德宛是哪个?”
“是奴婢。”
我忙低着头出来答应。
“进来,太皇太后、皇太后、皇上和皇后娘娘要见你。”
我吓了一跳,一下子四大巨头的名号都搬出来,还指明要见我,可不是什么好事。
感觉到周围的眼光一道一道都定在身上,火辣辣的,我只好硬着头皮,跟在那太监后面进去了。
低头猫腰进到慈宁宫里面,里面鸦雀无声。我不敢抬头,跪在地上规规矩矩地磕头行礼。嘴里喊着“万岁”“吉祥”之余,却用眼角扫了一圈儿,入眼的腿脚倒是不多,想必来请安的嫔妃们都已经下去了,留下的就是四位主位在。
“你就是德宛?是哪一家的?”
头顶上一个女人的声音,说的是蒙古语,却有着皇太后没有的威严与压迫力,想必就是传奇的孝庄太皇太后了。
“回太皇太后,奴婢是乌雅氏,正黄旗护军佐领威武家的女儿。”
我跪伏在地上,双手双腿已经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只能勉强支撑着,不让声音抖得太厉害。
“嗯,这蒙古话说得,虽不算流畅,口音倒是地道。跟谁学的?”
太皇太后似乎高兴了些,语气轻松了不少。
“回太皇太后,奴婢小时候跟着祖父和祖母学的。”
说来也巧,德宛与前世的我一样,都是同说蒙古语的祖父祖母生活过一段时间,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蒙古语的启蒙。
“乌雅家的,还说蒙古话……”
太皇太后似乎陷入了回忆和思考中,任由我跪着。突然,她一拍巴掌,声音竟显得非常愉快起来。
“啊……就说怎么这么耳熟呢,这是额参家的孩子嘛!呵呵呵……你曾祖额伯根,就是从草原上来的,怪不得蒙古话说得地道,倒让皇太后念念不忘。”
“是啊,咱们宫里头的人,会说蒙古话的有限,就那么几个能说的,也都是后学的,跟草原上的味儿就是不一样。媳妇儿也是见她小小年纪,又是在京城长大的,竟能说这么纯正的蒙古话,颇觉得亲切呢。”
皇太后陪着笑接了话头。
我这才知道,原来是她刚才在门口看见我,想起来了,在太皇太后跟前,拿我当个新鲜玩意儿献宝呢。
“可不是嘛,草原上的蒙古话,跟这京里头人说的,就不是一个味儿。也亏得她是跟额参学的,那可是个从小在马背上历练出来的草原勇士,当年追随太宗立过不少战功的。”
太皇太后的兴致被勾了起来,心情大好。
“哎哟,瞧瞧,咱们说得开心,人家孩子还跪着呢。起来,起来,没得吓着她。”
我又磕头谢恩,站起身,正要低头退下,太皇太后却又发话了:
“你过来,也让哀家看看,额参的孙女儿,如今什么模样了。”
我只得走上前去,却不敢乱动。任由太皇太后拉着我上下打量,同时却也感觉到其他视线在我身上绕来绕去。
“嗯,虽说是孙女儿,轮廓却还是有他当年的样子。这双眼睛尤其像,又大又亮,透着精神。”
太皇太后一脸的缅怀,却把头转向皇后。
“皇后可能不记得了,她祖父额参,跟你的祖父索尼是很要好的,当年两个人在太宗跟前斗嘴,索尼就爱拿额参那双眼睛说事儿,总说他那双眼睛该生在女孩儿的脸上才合适,如今倒是应验了。”
皇后于是赔笑点头,却又看了我两眼,突然愣了一下,接着想了想,竟又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