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0章 交锋4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正月初七,春雨淅沥。

一位年轻女子冒雨前来,怀里抱着个婴儿。她不说姓名,只递上一张泛黄照片:背景是永宁里老街,一位年轻护士蹲在地上,正给一个小男孩包扎膝盖伤口。照片背面写着:“1950年4月3日,谢谢你的创可贴。”

女子轻声说:“他是我爷爷。那天他摔伤了,是林小姐救的他。后来他每年这天都会来这里坐一会儿,说要等恩人。”

她顿了顿,眼眶红了:“去年他走了。临终前说,希望孙子也能看看这个地方。”

陈秉文接过照片,指尖微微发抖。他记得这一幕。那天林秀英用的是自制草药膏,涂完还塞给孩子一颗冰糖,“哭什么?男子汉流血不流泪。”

他抱起婴儿,掀开襁褓一角,忽然怔住??孩子左膝处,有一道极淡的疤痕,形状与照片中完全一致。

“巧合吗?”他喃喃。

小满检查后摇头:“基因层面无法解释这种精准复现。更像是……某种传承。”

当晚,G-501树再次发光,拼出两字:

**“血脉。”**

清明将至,共感林迎来新一轮“开花季”。这一次,不仅树木绽放,连地砖缝隙中的野草也都开出细小金花。每一片花瓣都映出不同面容,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穿军装的,也有平民打扮的。

技术人员统计发现,这些面孔全部能在最新接入的记忆数据库中找到原型??他们都是在过去一年中,通过各种方式间接参与“心史工程”的普通人。

“不是英雄名录。”陈秉文看着满园星光,轻声道,“是人民的名字。”

他决定做一件事。

在永宁里庭院中央,立起一座无名碑。碑身不刻字,只嵌入一块透明水晶,内部封存着那本林秀英的日记、齿轮吊坠、布巾,以及第一卷八毫米磁带。碑底连接共感云终端,每当有人靠近默哀,地面就会升起一圈光纹,播放一段随机选取的历史亲历者录音。

碑成之日,天空放晴。

一道彩虹横跨南北,恰好落在碑顶,折射出七彩光芒。监控录像显示,在那一瞬间,全港所有共感林的生物电活动同步达到峰值,G-01虽已休眠,其根系仍释放出一波强烈信号,持续整整十三分钟零四秒。

与当年最后一次联络,分秒不差。

仪式结束后,陈秉文回到厨房,照例熬煮红豆沙。火苗舔舐铜锅底部,豆香弥漫如旧。志愿者小女孩又跑来问:“老板,今天有什么特别吗?”

他揭开锅盖,热气氤氲中微笑道:“特别啊,这是第一百三十碗,献给所有正在被想起的人。”

小女孩认真点头:“那我要告诉妈妈,下次带外公一起来。他说他年轻时也在糖水铺吃过东西,就是记不清味道了。”

“没关系。”陈秉文舀起一勺浓稠糖水倒入瓷碗,“味道会认得他。”

夜幕降临,北极圈脉冲如期而至。

这一次,没有文字,没有诗句,只有一段音频缓缓播放??是童声合唱,唱的是五十年代流行的校园歌谣《星星点灯》,旋律朴素,却让无数听者瞬间泪崩。

破译组后来分析发现,这段信号中隐藏着数千个微弱声纹,每一个都来自不同年代的真实录音残片:战地医院的呻吟、防空洞里的读书声、码头工人号子、知青日记朗读……最终融合成一首跨越时空的大合唱。

而在南极科考站,一台废弃多年的短波接收机突然自行启动,打印出最后一行字:

**“收到。我们都在听。”**

陈秉文站在阳台上,再次敲响瓷碗。

叮??

万千萤火应声亮起,连绵起伏,宛若大地呼吸。

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守望不会结束。

因为只要还有人记得,就永远有人回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