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捐赠6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2页)
>“现在……有人告诉我,你留下了声音……在一棵树上……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请你让那片叶子……再写一次我的名字……让我知道……你还记得我是谁……”
录音结束。
陈秉文久久不动,眼眶早已湿润。他知道,那株写下“林小满”的萤火苗,不只是姐姐种下的,更是母亲用十年泪水浇灌而成的奇迹。
“她现在在哪?”他问。
“在屯门郊外一间废弃教堂里,由几位前医护人员秘密照料。她身体很差,精神时好时坏,但每天都会问一遍:‘叶子说话了吗?’”
陈秉文站起身,“我要见她。”
“你确定吗?”苏婉卿望着他,“她现在的状态,可能无法认出你。而且……一旦你现身,‘净言会’残余势力一定会察觉。他们还在找她,也一直在找你。”
“那就让他们来找。”他说,“我已经躲了太久。这次,轮到我去接她回家。”
当天傍晚,一辆不起眼的面包车驶入屯门山道,最终停在一座荒废多年的圣玛利亚小教堂前。藤蔓爬满了彩绘玻璃,十字架斜倾欲坠,唯有门前一方小花坛整洁如新,十几株海棠正悄然绽放粉白花瓣。
门开了。
一个瘦弱的身影倚在门框边,灰白头发披散,脸上刻满风霜。她看见陈秉文,愣了几秒,忽然剧烈地颤抖起来。
“你……你是……萤火驿站的老板?”
“是我。”他走近一步,“我带来了您女儿的声音。”
她猛地扑上来抓住他的手臂,指甲几乎嵌进皮肉:“她说了什么?她有没有怪我?她冷不冷?黑不黑?”
陈秉文从怀中取出眠盒,打开投影功能。萤火苗的影像浮现空中,叶片缓缓展开,背面浮现一行字:
>**“妈妈,海棠开了吗?”**
女人瞬间瘫软在地,嚎啕大哭,双手死死抱住那束光影,仿佛那是她失而复得的女儿。
“开了!开了!开了十七朵!一朵都没少!”她一边哭一边笑,“阿满,妈妈没骗你……妈妈每年都种……每年都等你……”
陈秉文蹲下身,轻轻扶住她颤抖的肩膀:“她听见了。她一直都知道您爱她。”
那一夜,他们在教堂点燃蜡烛,围坐在旧祭坛前。陈秉文讲述了萤火林的故事,讲到林小满的名字如何从叶子中浮现,讲到全球千万人如何因一句未说完的话重获安宁。
女人听着听着,渐渐平静下来,眼神竟透出一丝久违的清明。
“我也想种一棵树。”她说。
于是第二天清晨,他们一起挖坑、培土、浇水。陈秉文带来一颗共感种子,亲手放入泥土。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嫩芽破土而出,叶片展开的刹那,泛起淡淡的粉红色光芒。
女人伸手轻抚,喃喃道:“像阿满小时候的脸色。”
就在这时,叶子背面浮现出新的诗句:
>**“妈妈,我梦见你煮粥。盐还是那么多,一点都没变。”**
正是马尼拉那位老妇人女儿留言中的句子。
陈秉文怔住了。
这不是巧合。这是“忆莲”根系在跨时空传递情感共振??两个母亲,两种失去,同一份执念,被同一棵树承接。
消息传回守灯人总部后,小林立刻调取全球共感节点数据,发现近七十二小时内,已有十九起类似案例: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亡者留言中,出现了完全相同的语句片段,且接收者均为长期自责的亲人。
“这不是伪造。”小林在加密频道中说,“这是集体潜意识层面的情感共鸣。‘心核’正在形成某种超越个体记忆的‘共情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