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护法品第九(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4]按:如来藏无前际故,无明亦无有始。无明无始故,生死亦无始。

[5]六祖对韦使君等言,则谓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见第二品)。今薛简已知此义,故六祖破其执而更进一层,乃为此说。皆随机说法,本无一定,非矛盾也。

[6]“其”字指明与无明言。

[7]性,真如之异名也。《仁王经》中:“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1],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2],不来不去[3],不在中间,及其内外[4]。不生不灭[5],性相如如[6],常住不迁[7],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8]?

[1]《起信论》:“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法藏疏云:“随流加染而不增,反流除染而不减;又反流加净不增,随流阙净不减。良以染净之所不亏,始终之所不易故。”

[2]《楞伽经》二:“非断非常。”

[3]《起信论·法藏序》:“无去无来,三际莫之能易。”

[4]《维摩经》三《弟子品》:“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5]《起信论义记》中本:“所谓心性,不生不灭。”

[6]《智度论》三十一:“性言其体,相言可识。”如如,见前注。

[7]法无生灭变迁曰常住。《楞严经》:“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8]俱舍玄义》:“学乖谛理,随自妄旨,不返内学,称为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1]。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2],自然得人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3],表奏师语。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4],国之福田[5]。

[1]依旧生死轮回。

[2]《笔削记》六:“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言下自绝念想。”唐释宗密云:“六祖大师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今时人但将此语轻于听学,都不是观实无心否?若无心者,八风不能动也。设习气未尽,瞋念任运起时,无打骂仇他心。贪念任运气时,无营求令得心。见他荣盛时,无嫉妒求胜心。一切时中,于自己无忧饥冻心,无恐人轻贱心。乃至种种此等,亦得名为无一切心也。”

[3]阙,音“缺”。《说文》:“门观也。”归阙,归于帝所也。

[4]《禅源诠》四:“无一切心,此名修道。若得对违顺等境,都无贪瞋爱恶,此名得道。”

[5]《维摩经》四《菩萨品》注:什曰:“若行财施,但名施主,不名福田。若行法施,亦名施主,又名福田。”福从法施中出,譬之如田,故云福田。详见前注。

师若净名,托疾毗耶[1],阐扬大乘,传诸佛心[2],谈不二法[3]。

[1]《维摩经·弟子品》三:“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注:什曰:“维摩诘,秦言净名。”《维摩经注》肇曰:“毗耶离,国中名也。秦言广严,其土平广严事,因以为名也。”

[2]此言传布历代祖师之佛心宗也。佛心宗者,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谓也。

[3]《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唐释慧海曰:“经云: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即是取真法也。苦了此理,即真解脱,即会不二法门。”

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1],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2],顶戴无已[3]。并奉磨衲袈裟[4],及水晶钵[5],敕韶州刺史[6],修饰寺宇[7],赐师旧居为国恩寺焉[8]。

[1]《周易·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2]《笔削记》二:“三宝于我有恩德,为感荷故,而归命之。”心有所思而动曰感。以肩担物曰荷。

[3]顶,头顶。戴,着物于首也。无已,不止也。

[4]磨衲,袈裟之名。产于高丽国。《东坡全集·磨衲赞序》:“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游京师。天子闻其名,以高丽所贡磨衲赐之。”《鸡林志》:“高丽国衣磨衲者,为传法师,衲甚精好。”

[5]水晶,色如白冰,性坚而脆。吾国所产颇多。结晶常作斜方六面体,无色透明,光泽如玻璃,而硬度较高,以制眼镜印章及透光镜等物。《岭南丛述》:“魏庄渠校视学粤中,恶佛氏,必诋之,毁祠庙甚多,而曹溪大钵竟被捶碎。至崇祯间,有彭孝廉某,病,梦至官府处,神被服如王者。闻胥吏传呼魏校一案,须臾一人峨冠盛服入。神问:何以毁曹溪钵?答言:吾为孔子之徒,官督学。校在广东毁**祠几千百所,岂但一钵?神云:闻钵破,中有魏字。如此神异,焉可以为异端毁之?答云:魏是予姓,数已前定。虽欲不毁,其可得耶?神语塞。校揖而出。夫庄渠手诚辣矣,然千年异物一朝碎之,能无孙家虺瓦吊之讥乎?”

[6]天子班布臣民之诏书曰敕。

[7]修饰,增损之也。

[8]《高僧传》:“六祖舍新兴旧宅为国恩寺。神龙三年,赐额法泉。太平兴国三年,重建塔,改名南华。”《五灯会元》:“中宗神龙元年十二月十九日,敕改古宝林为中兴寺。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又敕韶州刺史,重加崇饰,赐额为法泉寺,祖新州旧居为国恩寺。”《岭南丛述》:“六祖故居在新兴县,国恩禅寺,即卢能故居也。”《广东新语》三:“新兴卢村,乃六祖生身之所,至今屋址不生草木。近其居者,毛发稀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