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东欧四国演义(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东乌克兰虽然战斗力强,但其构成也同样复杂。民兵武装中有工人、知识分子,甚至有东乌克兰寡头。从利益诉求上来讲,东部寡头的诉求就是恢复自己的财富和权力;而工人们则要求重建苏联时代的福利体系,停止私有化;知识分子们则更加理想化,他们想要的是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而对普京而言,他是从俄罗斯的地缘安全角度考虑对东部给予了支持,但面对东部这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俄罗斯恐怕未必能像人们想象的完全掌控东部的局势,某些势力可以跟俄国达成比较好的协调性,可不一定所有的都可以。

乌克兰如今的乱局在其独立的那一天就几乎已经注定,仅从国内来看,中短期内,或许可以有所缓和,但绝不可能根除。

西欧篇

影响乌克兰局势的第三支势力是西欧,或者再准确一点说是欧盟。要想搞清楚西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想法,则首先需要我们对西欧本身有所了解。

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单独的政治经济体来看,一直以来其自身存在四大软肋:

第一个软肋是地理位置。世界上多数人口、主要经济活动和自然资源都分布在亚欧大陆。而对于西欧来讲,在整个欧亚大陆所处的位置过于褊狭,这就决定了在未来和东亚的合作中,西欧先天存在地理上的劣势。

第二个问题在于内部分裂。看一看地图就可明白——不考虑俄罗斯的话,欧洲根本找不出一个核心大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在国土面积、人口上都没有拉开质的差别,在经济上差距也不是很大。这就使得欧盟虽然从外部看很像一个独立完整的经济体,但其内部却是多头管理、多头政治。一个体系之下如果人人都说了算的话,那么最终谁也说了不算。欧洲虽然有了统一的货币“欧元”,欧洲各国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内耗成了欧元区最主要的问题。

第三大软肋在于资源。除了煤炭之外,现代大工业所需的资源欧洲几乎没有一样是富裕的。这其中又数能源问题尤其严重,油气资源几乎完全要靠国外供应,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和俄罗斯。如果能源出了问题,作为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德、法两国的工业就将面临停转的问题,紧随其后欧元就要出问题,而一旦欧元出问题,欧洲一体化进程必然会跟着开倒车。

欧洲第四个问题在于人口。最近二三十年以来,作为欧洲主体的白种人,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正常值。正常情况下,生育率应该是每个育龄妇女生2。1个孩子,这样才可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而欧洲国家的生育率普遍在1。4个以下,这样就导致主体人口的数量一直不足。最初西欧国家纷纷通过引入穆斯林人口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由于这些海外移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端制造业的工作他们做不来。而由于宗教和文化上的显著差异,外来移民又导致西欧各国族群矛盾日益激烈。

西欧要想解决这四大软肋,最好的途径其实是让俄罗斯融入欧洲,可在这个问题上,西欧却一直处于自相矛盾的状态。

他们一方面希望俄罗斯加入欧盟: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大资源出口国,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元素,你几乎都可以从俄罗斯找到,除了钨和镍以外,俄罗斯几乎没有哪种资源是短缺的;其次,俄罗斯这1亿多的人口对欧盟来讲是新的市场;而从地缘角度上说,俄罗斯的国土正好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借助同俄罗斯的合作,西欧可以同东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且由自己来把握更多的主动权。此外,俄罗斯拥有仅次于美国的核武库,以及强大的常规武装力量。欧洲自身的军事力量普遍比较弱,在维护海外利益时必须依附于美国,而俄罗斯的加入将使得欧盟减少对美国军事力量的依赖。

另一方面,欧盟又非常排斥俄罗斯的加入:以新教、天主教为主的西欧始终把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看作是异类[58];不单是文化上的问题,从国土面积来说俄罗斯实在太大,如果这个大家伙挤进来的话,德、法两国的统治权、主导权肯定要受到威胁。

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欧盟面对俄罗斯时抱着一种态度:他们愿意接纳俄罗斯,但前提是俄罗斯必须再一次分裂,然后由欧盟一小块一小块地吃进——试问谁会愿意同一个时刻想把自己大卸八块的家伙合作?

对于乌克兰,欧盟的态度同样是矛盾的。这个矛盾的心理简单来讲就是光想占便宜,不想负责任。乌克兰对西欧吸引力最大的地方在于以下几点:西乌克兰的黑土地对于欧洲的农业资本来讲绝对有极大的吸引力。此外是东乌克兰的人口,如果能从东乌克兰吸纳劳动力,对欧盟会有很大好处——东乌克兰的产业工人是在正规工业体系下锻炼出来的熟练工人,素质并不逊于西欧同行,而由于乌克兰地区经济落后,因此他们的工资预期也不会太高。此外,来自东正教地区的产业工人对比来自西亚、北非地区的穆斯林移民,在文化上也更易于融入西欧社会,潜在问题自然也会少得多。

可从另一个方面说,西欧又不想让乌克兰加入欧盟,因为如果加入的话,法德又要背上4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西欧国家想要乌克兰西部的土地、东部的劳动力,而如果让东部的工人去西欧工作,又必须让乌克兰去工业化[59],但是去工业化的乌克兰必然要发生混乱,而这种混乱迟早要殃及到西欧。

欧盟对待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态度,说句难听的话,一直是种精神分裂的状态——自己都搞不清楚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

说句题外话:从前面的文字我们不难看到,在经济运行当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我们不能因为人要消耗自然资源,就把人口视为负担。你需要人来生产东西,你还需要人来买东西,打仗同样需要人作为兵源[60]。

言归正题。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国家发言权最大的就是德国,可德国在面对一个事关本国核心利益的问题的时候,始终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德国在俄罗斯有众多投资项目;此外,德国36%的天然气进口自俄罗斯,石油则高达39%——不仅仅是德国,整个欧盟30%的天然气和35%的石油都来自俄罗斯;每年俄罗斯向欧盟出口的天然气达1300亿立方米,这其中德国就得消耗掉900亿立方米,如果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输送中断的话,以德国现有的储备量只能维持三个月。也就是说,即便是从短期利益来看,德国乃至整个欧盟和俄罗斯维持良好的关系,对于整个欧元区的正常运转是非常重要的。

可偏偏最初给这次乌克兰危机煽风点火的正是德国的政客——相对于日本,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德国同样是“二战”战败国,这使其面临着一个和日本差不多的问题——战后美国对德国的渗透同样非常深,所以很多德国政客并不是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来行事[61]。

此外,欧盟内部更是分成了好多派。在面对俄罗斯、乌克兰的时候,英国和波兰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他们非常乐于让这把火越烧越旺;德国和法国一方面知道这个事乱起来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另外一方面他们还是那个矛盾心理,总有一种投机的心态,希望乌克兰全面倒向西欧,不加入欧盟,但是加入北约,成了自己军事上的盟友,由此逼着普京下台,换一个能屈服于西方的俄罗斯领导人;就是这种侥幸心理,最后导致西欧面对乌克兰问题时的政策始终是腰来腿不来的半吊子。

美国篇

在乌克兰问题上最后要说的是美国。

美国的全球战略说白了就是旧大陆战略。所谓控制这个世界,其实就是控制旧大陆。前面我们说过,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口、资源、政治经济活动、文化活动都集中在这一片旧大陆。

美国的“旧大陆”战略其实可以看作是当初英国“大陆政策”的放大版本——你没法对它们实施全面的军事占领,但你可以让它们彼此之间斗成一团。一句话就是不能让欧、亚、非三洲联合起来,必须让这里维持分裂的状态。

美国看待西欧的时候,一直希望西欧能够维持碎片化状态,最好是恢复到冷战初期的状态,一心一意做美国的忠实盟友。1991年苏联解体后,产生的红利让欧洲捡了一个非常大的便宜。而欧元在诞生之后和美元已经是对手的关系。

对于俄罗斯,美国的短期目标是不能让俄罗斯和西欧走到一起,远期目标则是让俄罗斯“巴尔干化”:不光要分裂彼此之间,还得征战不休。这样才能使欧亚大陆的中部始终维持混乱状态。从这个角度考虑,一直处于“临界状态”的乌克兰,对美国来说就是切割西欧和俄罗斯的最好下刀处。

乌克兰虽然一直想加入欧盟,但无论是亚努科维奇、尤先科、季莫申科,还是现在的波罗申科,同他们联系最为密切的并非是法、德,而是美国。

不妨回忆一下过去几年的新闻:一到冬天乌克兰和俄罗斯就会因为天然气搞僵。而俄罗斯向欧洲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这个管道,都是从乌克兰境内过去的,俄乌之间一打起来,这条管道就必然会受到波及。而能源供应如果无法维持稳定,欧元自然也就难以保持稳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