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灯火(第1页)
雪地里的灯火
他每年都要回一趟老家,并不因为有什么特殊的事情,仅仅是为了某种念想,在那里到处走走转转,仿佛在寻找曾经遗失的瑰宝,可偏偏又说不分明。
这里曾是个东北小城,偶尔会因一两位名人短暂地让人熟知。可随着城市的巨型化,这里最终被旁边的都市吃掉,成了其中的一部分。不过等到经济第二次复苏,由于原市区已无地可用,而这里又有着大量的荒废农田,便被规划为新的都市中心。那时他还很小,天气也没有现在这般恶劣……其实他在这里已没了亲戚、朋友,相熟的人早都散去。由于常年在外,老家反倒成了人地生疏的代名词。
每次回程也颇为麻烦。暴雪已经吞食掉整个北方,冰霜正将万物冻结,又驱赶着北风,想用白色填满世界。他试了几次,才克服噪声的干扰,从座位上站起来,往四下看了看,发现今年回来的人似乎又少了些。
这里的变化不大,主要的几条街区还都是老样子,只是店铺的招牌略有减少。他等了会儿信号,才径直向往年的住处走去,准备先休整一番,再四处转转。这次的体力消耗明显要多一些,可能是因为天气越来越冷吧。
一路上零星地遇到几个人,不管相识与否,大家都会互相点头致意。这是这片土地上的人特有的热情,已扎根成习惯,不会因天气恶劣而凋零。也有可能是大家知道离开后就不会再有交集,即便来年再遇,亦很难认出彼此。就像在匿名的聊天室,不用心存戒备。所以随便推开一家小饭店的门,里面的热情都能将人融化。
他有些迫不及待,想赶紧投入其间。
而这里的热情又是内敛的,都被锁在房屋里面,难以辐射出来。街面上不免幽静而冷清,只能听见风与雪的摩擦声,要不就是人们行路时碾过雪地留下的咔嚓声。楼宇间也没有那些闹人的炫目广告,没有拥挤、堵塞的信息交通,没有没完没了的推送。这里仿佛被冰雪封存的另一个宇宙,还保持着很久以前的风貌。他回想童年,那时这里是否就是这样的?记忆有些褪色,因时间不断叠加而模糊了影像。
或许吧。
他加快了脚步。不过,由于之前长时间的静置,他的右脚隐隐发麻,并不灵活。这可能也是体力消耗过快的原因之一。等他到达曾经常住的地方时,发现已有其他人了。但鉴于躯体的情况,他未和对方畅聊,简单打过招呼后,便另寻了一处无人的房间。
这次他索性跑到顶层,站在那里,透过窗户,能将半个城市尽收眼底。倒不是因为楼建得很高—以前的那些摩天巨楼早已被风雪削平了头、推弯了腰,而是城市在暴雪的打击中不断地萎缩。已能清晰地看见边缘的雪线,似乎正借着阴天的掩护缓缓前行。风打在窗子上,啪啪作响。
他记起几年前城里还有过除雪队。那些如巨灵神般的推土机器,一边冒着烟,一边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与冰冻风雪做着斗争。然而,雪线上现在已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了,可能是因为能源问题。或许那里还有什么在抗衡着大自然,但明显,力量微不足道。
待他体力恢复,天已经黑了,但没有星星,好在风停了。附近的几栋楼里只有三五户点着灯,代表有人入住。楼下店铺的投影招牌也都亮了,可相较于记忆中的少了许多且很多都已破损,又缺少维护,透着另类的喜感。本想找楼下的一同搭个伴儿,可惜那人已走了,他只好一个人走上街。
路面的除雪功能还在运转,所以风暴过后,积雪并不厚。他想找家小店随便坐坐,却发现记忆中的馆子都不在了。随后,记忆提醒他,这种情况已经有几年了。他抬起头,望向分布在城里的信号塔。那些高塔如同耸立的巨人,头上顶着一圈接收器,就像是被雪染白的喇叭花环。
希望还有人管理。他嘟囔着,按新记起的回忆走到另一条街上,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此时路上比白天更加冷清,一个人都没有,连路灯也休息了。偶尔一两盏还正常,可发出的光却仿佛被冻结,仅能照亮脚下那一小块地方。
他原本还担心那唯一的小店也关门歇业,直到望见灯火,才松了口气。行至门口,他发现旁边雪堆上卧着一个人。喝多了?感应神经过度麻痹确实会这样。而在风雪还不这么大时,这种事情更是常见。他走上前,扶起对方,却已晚了,那人只留下躯体,但又不好再扔回去,他便扛着一同进了门。
“外面很冷吧。”老板听见声音,从里面的厨房喊道。
“应该是。”他边说,边把那人堆放在靠门的位置。店里的景象和想象中的不同,没了人声鼎沸,空****的,见不到一个客人。接着,他意识到这才是真实情况。
“把他放在那就好,会有人管的。”老板走出来说。
他瞧见老板的样子,一时有些恍惚。“你也走了?”
“是啊,有几年了。但只是换个身子,我一直都在。”对方点了下肩膀上的新派蚀刻刺青,“我专用的。”
“我想起来了。”他说:“这边的信号干扰越来越严重了。”
“它还能运作就是值得庆幸的,所以为了不忘记重要的事,我在屋子下面建了个小型的服务器。”
“人也越来越少了。”他在前排桌子边坐下来。
“没办法。从我这代开始就一年比一年少。等到发电厂烧掉最后一点能源,就更不会有人了。”老板随即摇了摇头说:“但也说不准。”
“兴许大雪会先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