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四时行乐图(第1页)
41。四时行乐图
“陛下,户部刘尚书方才来过,说是寻得了前朝散失的四时行乐图,特意献给陛下过目。”张逢成小心翼翼地托着画轴,呈于皇帝案前。
皇帝伸手打开画轴,粗略看过一眼,却转头来又问张逢成:“户部尚书可有说些别的什么?”
“未曾。”张逢成答。
皇帝点点头:“朕知道了。”
说罢,他继续展开画卷。
这四时行乐图,乃是前朝再之前的遗民,不肯归顺,而隐于山林,回忆曾经家中一年四时,赏景游玩之盛况,以工笔记于同一张画作之上。
张逢成见状,极有眼色地帮着展开画卷,又拿来鉴画专用的透镜等物什,供皇帝选用。
但他这次,却估错了皇帝的心思。
“明日请刘尚书一同来鉴画吧。”皇帝挥手,示意张逢成将鉴画的工具拿下去,自己并不需要。
“好生收着这副画。”他又吩咐张逢成,“等刘尚书来了,再送过来。”
“是。”张逢成得令,将画原样收好,装在匣子里。而后,他捧着匣子便出了殿门,要将画送入库房去。
张逢成来献四时行乐图,算是一个小插曲。
这让皇帝突然心血**,将未批完的折子放在一边,做起另一件事来。
他抽出几张空白的新纸,叠在一起,裁成一式的小页。
待小页裁得足够了,便摞成一堆,拿起最上面的一张,换用湘竹的细毫,于其上仔细地描画勾绘起来,像是在做一幅描红的字帖。
这些小页,确实是用作描红,但并非字帖。而是作绘画启蒙之用。
一页中,既能教人摹形,又有白描好的画稿,能教人填色。
皇帝擅绘花鸟,便皆以花鸟鱼虫为范,由笔画简单的,渐渐地画到细节复杂的。
这些画页虽不算画作,却极费时间。
光是各种内容的排布,难易的择取,都需谋定而后动。
只为画成第一页,皇帝手边已经攒了不少画废的纸团,散落在案上,都是他不甚满意的作品。
最终的成页,笔触圆融稳健,又极是简单利落,是他考虑到不擅画之人,而专门如此的。
他执笔时一丝不苟,落笔慎重,精力集中,于批阅奏章时的随意潇洒,又有不同。
没画过几页,时计便指到了申时。
皇帝不得不停下,将未完的画稿收在旁侧,重新拿起奏折批阅。
之后,皇帝公务变得繁忙了起来。事情皆由瑞王而起。
近来朝中吹出一阵风声,说陛下要召瑞王进京。
户部尚书送皇帝古画,就是是为了探听此事。刘尚书在朝中,一直以中立形象示人,并未站队杜丞相,瑞王进京的风声,让他感到害怕,弄不清是杜丞相借太后之威,帮瑞王进京,为杜党索取更多好处,壮大势力;还是皇帝下定了决心,不顾太后,要铲除杜丞相一系。故而,他急着在皇帝面前,求一个许诺。
古画不过是他面圣的引子。
毕竟,若真是杜党再起,他这算是得了风声再站队,于杜丞相那里,自然矮了一头,日后也不一定能落到好。
刘尚书来表忠,皇帝当然乐意。
不过,瑞王进京,确实是太后的意思。
她对皇帝说,自己因思念幼子,染上了心疾,要皇帝以隆重大礼,迎瑞王进京。
皇帝心疼母亲,自然一口应下。他也并无手足相残之意。
太后对朝事一知半解,不知瑞王进京,会掀起许多波澜,且老人多半任性,只想着疼爱幼子,也不会太在乎旁的。凭空让皇帝多出许多事情要办。
他只能每日见缝插针地抽出些空闲,对这份绘画启蒙的练习册,增增补补。足足花了一个多月,才将册子装裱完成。
尽管忙碌,这册子的一切,仍皆由他亲力亲为。
装裱完成后,他从头到尾又翻过一遍,没检查出什么错处,便唤来张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