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春闱(第1页)
28。春闱
年尾的时间,过得很快。
新年复朝的第一天,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命右相陈阅主持今年的春闱,广选各地举子入仕。
丞相作主考官,足以见得皇帝对此次取士的重视。
不过,皇帝此旨一出,于左相杜广兰,心里的危机感却更浓重了几分。
陈阅入朝为相,皇帝本就已经从杜党的手中,生生分出一块给他了。如今竟真要让陈阅监考,如此一来,今年能入仕的举子,岂不是都成了他的学生?皇帝允陈阅培植自己的势力。长此以往,杜家的文臣一系,定然存之无几。
杜广兰记得,去岁暮秋,各州郡乡考结束之时,陈阅便已经在造势了。
不过几月的光景,外面便沸沸扬扬,传的都是陈相要主持春闱的消息。举子间甚至还流传着一则轶闻:四五月时,陛下开恩科,加一场春闱,便是陈相的功劳。是陈相与陛下力争,要开恩科,方才同意出山,实是为千万学子而奔走。
恩科之事刚敲定时,杜广兰确实是担心,皇帝以此扶植陈阅上位。
但当他听到外间的流言,心中反而安定许多。
这种子虚乌有的谣传,除了陈阅,没人能从中得到好处。不是他自己放的,还能是谁?
从太尉赵如海的前车之鉴里,杜相已经嗅到了味道。皇帝并不如他表现出来的一样温和无害。曾经,杜家势大,且杜太后又是皇帝亲母,对亲生儿子应当是很了解的,种种因素,让他以为皇帝还是个软弱无断的青年。
而太尉赵如海,军功赫赫,积威甚重,尚且不过一夕倒台,使朝中局势瞬息翻转。
皇帝的雷霆手段,可见一斑。
杜广兰承认自己不如赵如海,前人如此,他只得暂时隐忍,待日后再凭借太后,徐徐图之,未尝不能有再起之时。因他从皇帝整治赵如海的作风察觉,皇帝仍守着天子之仁,并未对赵家赶尽杀绝。且他不仅为君仁慈,对太后更是十分孝顺。因此,杜家作为太后的母家,也可利用这一点,从中得利。
关于流言之事,杜相判断,陈阅以流言相迫,皇帝虽仁慈,却并不糊涂,更不喜被人胁迫,他定然不能容忍这等小聪明。
可他的判断却失误了。
他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难不成是没传给他听见,故而被蒙在鼓中?
皇帝当然未被蒙在鼓中。
陈阅这消息还没开始往外放时,他便从念儿处,得知他要造势。
念儿同母的亲兄长,托她找陈相在考试中帮忙。
主持恩科的考官人选,他并未同任何人说过,如何会有人知道,那人一定是陈阅?
那必定是陈阅自己放的消息了。
果不其然,不过多时,陈阅要做考官的消息,便渐渐地流传开来了。
不过,皇帝并不在意这些小动作。
他本就是借这次选中的进士,让陈阅立住脚跟,来搅浑朝中的死水。
当然,此次恩科,也能借陈相之名,网罗些青年才俊,同时还能试试他的能力究竟如何。
然而,无论皇帝真正的意图如何,陈阅主考恩科一事,已经对杜相及其身后的杜家,产生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