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君梦谁怜(第6页)
“是,皇上。不过,皇上啊,摄政王可领着侍卫内大臣的头衔,侍卫们名义上都该归他调遣。”
“那你就直接问他们:贪生怕死的王爷和同生共死的皇帝,他们选哪一个?”少年天子从容一笑,眸中清湛,临万丈深渊却全无畏惧,坐看江山风云变色,仿佛只是闲看庭前云舒云卷。
看得胡福不禁心旌激**,正要悄悄再溜出殿去,却见殿门豁开,一道天光照进满室昏暗。
九重阶上,皇帝急忙朝前走了一大步:“澜?!”
“陛下。”他扬起脸,目光于空中交汇,刹那错觉——仍是那时那日,大兵压境,国难当头,他在阶上,他在阶下,一道看一轮红日东升,遍照这大好河山。
“陛下,臣来迟一步,请陛下恕罪。”他仍像从前一样跪地行礼,一丝不苟,只是多了需要旁人的搀扶。
“太傅请起,赐坐。”一股暖流仍像从前样涌上,只是多了些许苦涩参杂其间。
沐沧澜坦然落座,殿内立时安静下来。
于是他就只当刚才的吵闹没发生过,自顾对皇帝奏道:“陛下,审理刺客的事,臣有个建议。”
“太傅请说。”
满朝屏息凝听沐沧澜一字字言道:“臣建议:三公会审。”
“三公会审?”
沐沧澜点头,从容一笑:“三公便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务、军务和监察,此为始皇所设,乃千百年来朝廷政局之基本,也是三堂会审的起源。今日,既然三堂不齐,不如恢复本初,行这三公会审,如何?”
皇帝自然立刻答:“甚好。”
沐沧澜颔首微笑,眸光如水,一一滑过殿内诸人——载舟覆舟,却是这最圆融平和之物,最后蕴聚于一人脸上,静是沧海,深也是汪洋:“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四王哼了声,反问:“不知这‘三公’是指哪三位?”
“现下朝廷制度是军政合一统归内阁,故宰相和太尉便由张相和在下忝居,而御史大夫——”他没有看跪在一旁的郑风如,而直视向四王,“王爷向来公正廉洁,最爱督导臣下,御史大夫之缺不如由王爷屈尊来担,我想这是再合适不过了。”
“是啊,四皇叔,朕也最信得过你。”
四王抬头看去,九重阶上,少年笑着,睨视下来。他也回之冷冷一笑,道:“好啊,这个新鲜,本王姑且一试。只是请问太傅,若是发现其中有人包庇罪犯,偏袒存私,该当如何?”
沐沧澜正色:“任凭国法处置。”
“好,太傅说得好!大家可都记住了?”四王哈哈长笑,后凛然一顿,厉声问道,“那请问太傅:谢光何在?”
“怎么?王爷难道是怀疑我沐沧澜将他给藏起来了?”
“谁不知道内阁同气连枝,无事不为太傅马首是瞻。”
沐沧澜轻笑摇头,一旁郑风如只觉心忽被只大手捏住——
谢光果然被押了上来。
“小谢!”不顾一切的他扑将上去,将他紧紧抱在怀里。
“师兄?”谢光仍不明所以,只是心疼的用手去擦他下唇淋漓的鲜血。
郑风如一把握住他手,贝齿又一次咬住了下唇,屏住了呼吸。
只听沐沧澜道:“人已经带来了,王爷可以问话了。”
四王便指着人皮面具和指套,问谢光:“这些个,是你做的吗?”
“小谢——”郑风如刚想说什么,只听沐沧澜一声令下:“拿下。”两个侍卫冲进殿来,不由分说反剪了郑氏双臂,将他拖到一边,封了穴道。
见此情形,殿上刚才咄咄逼人的一方里已开始有人往人群里回缩。
“师兄?!你们干什么?”
四王不容谢光再叫,又厉声问了一遍:“这些,是你做的吗?”
那边郑风如急泪登时迸了出来。
只听四王又问:“是什么人让你做的?”
谢光摇头,急急回答:“我不认识他们。”眼仍盯着郑风如。
郑风如双泪长流,纵口能言,也已为绝望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