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玩不起的个性(第1页)
4。玩不起的个性
1640年5月8日,皇太极命令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右翼元帅、贝勒多铎为左翼元帅,率军前往义州修筑城池、开荒种地的同时,不间断地派兵骚扰锦、宁等地,不能让汉人种地。
在皇太极改汗称帝时,曾封多铎为豫亲王,他现在怎么变成贝勒了呢?
前面介绍过,多铎这个人,是典型的官二代,小时候深受后金国权力最大的两个人——努尔哈赤、阿巴亥的宠爱,寸功未立便成为正白旗旗主,议政贝勒,自然就养成娇纵跋扈、目中无人、不知珍惜自己也不知珍惜别人的毛病。
皇太极改汗称帝,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哥仨,获得两个亲王、一个郡王的爵位。特别是多尔衮,现在已经成为大清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之首式人物。多铎成为开国七大亲王之一,这让他更是有恃无恐,纨绔子弟的恶少脾气,一天比一天见涨。
以前,在后金政府里,皇太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三大贝勒身上,一直采取扶持小贝勒、打击大贝勒的策略。在后金官场上最后一位大贝勒代善退居二线不问国事、两红旗朝中无人自认倒霉之后,皇太极暮然回首,发现在不经意间,他所信赖的两白旗小哥仨,悄然由病猫成为猛虎。
皇太极自然不愿意看到,在大清政府里,刚刚摁下2个葫芦,突然又起来3个瓢。于是,他对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小哥仨的言行,开始进行密切的关注。
从来没吃过亏的多铎,根本不会把大清圈子里的人想得那么复杂,在一些高官纷纷落马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无所敬畏,心里只有特权,没有王法。
1638年10月,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豪格、阿巴泰为副将,统领左翼军,第4次入关抢掠。皇太极率领诸王、贝勒、大臣,到沈阳抚近门欢送大军出征。多铎以避痘为由,没有到场。
多铎干什么呢?
多铎确实在家里,不过不是避痘,而是找来一群年轻漂亮的三陪女和戏班子,饮酒作乐。玩到**处,他还穿上戏装,登台吼两嗓子。
无论过去的后金政府,还是现在的清政府,每次大军出征或班师,国家最高领导人、或者留守的最高行政长官,都要出城欢送或迎接。如果没有不可推卸的缘由,任何人不可缺席。
多铎在家寻欢作乐,撒谎缺席,让皇太极火冒三丈。他认为多铎这是目无领导、妄自尊大的行为。但是,以掌握分寸、火候著称的皇太极,对待多铎并没有像对待代善、岳托那样强硬,而是采取了杀鸡儆猴的处理办法。
皇太极下令把多铎的属下、刑部承政郎球、启心郎祁充格立即拘禁。理由是:他们作为豫亲王的属下,对豫亲王负有监督、督导之责。一旦豫亲王有违反法纪、忤逆悖谬的行为,应该及时对他进行制止、规劝。他们明知豫亲王违法乱纪,却极尽迎奉拍马之能事,对豫亲王目无皇上、娇纵懈怠、玩忽职守的行为,不但不规劝矫正,还为其狡辩。
皇太极整治郎球和祁充格,只是想给多铎一个警告,希望他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作为臣子,一定要搞清楚,在大清官场上,谁能决定谁的命运。
皇太极本以为多铎就此知错就改,主动跑到他面前承认错误,并痛改前非,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没曾想,多铎根本不把这事儿当事儿,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皇太极见多铎不吃这一套,便派人给多铎传话:既然你不愿意出门办差,那就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吧,啥时候待腻了啥时候出来。同时对多铎进行“三停”——停薪、停职、停差,禁止他出府半步。
没想到,多铎似乎更愿意宅在家里,整日与包养的美女们玩耍嬉戏,过得悠闲自在。礼部的事,他连过问的想法都没有。
清政府的人,都为不知珍惜、不求进取的多铎捏把汗。他这样天不怕地不怕地和政府里的老一死扛,不是找死就是找病。
元旦朝贺,是清政府里群臣给领导送厚礼、表忠心、培养关系的好机会。群臣们挖空心思、不惜财资地搜罗天下奇珍异宝,送给皇太极。礼物的价值,就证明领导在自己心目中的价值,自然不能轻。还有一种说法,下属送的不是礼,是态度。
如果多铎是个明白事儿的人,在领导还没跟他动真格儿的时候,就应该趁此机会,给领导送一份厚礼,说点拜年话,给领导一个台阶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后办事让领导满意就行了。
可是,多铎这个家伙不识时务,从自家马厩里随便拉出一匹劣马,当作朝贺礼物送给皇太极。
皇太极哪里受得了这个,就决定对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下狠手了。不整他一个万朵桃花开,他永远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