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场里的高利贷(第1页)
第一章职场里的高利贷
1。动武不如攻心
1635年5月中旬,多尔衮、岳托、萨哈粼和豪格4位后金猛将,带领1万大军,行至西喇珠格尔,正巧遇到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娜木钟,带着1500户部民,准备到沈阳投诚。
4位贝勒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了林丹汗的囊囊太后,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为了表示对察哈尔人的尊重,4位贝勒命人摆下豪华宴席,热情招待囊囊太后一行人等。
囊囊太后为了立功,告诉4位贝勒,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和母亲苏泰太后藏在托里图。
宴会之后,多尔衮命副将温泰带领一支部队,护送囊囊太后去沈阳。大部队继续西进,准备渡黄河,直奔托里图,追剿额哲残部。
1635年6月12日,多尔衮率领大军抵达额哲藏身之地托里图。经探马侦察得知,额哲及其部众都在托里图,对悄然而至的后金军并未有所察觉。
此时,天降大雾,能见度不足10丈。
众将向4位贝勒建议,趁额哲尚未察觉,以大雾做掩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察哈尔残部大本营,活捉额哲。
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岳托,考虑事情严谨周到,他拒绝了众将的建议。
岳托对多尔衮说:“我军悄然而至,因大雾掩护,额哲尚未察觉。但是,我军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如果我们贸然进军,虽说能打额哲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托里图地处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之上,额哲以大雾做掩护,可以向任何方向逃遁。我军出发前,大汗一再交代,此次出兵,捉不到额哲就等于失败。所以,我认为还得想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才行。”
多尔衮和岳托的看法一致。他觉得,现在是抓捕额哲的最佳时机。一旦此次放走额哲,日后在茫茫草原进行追捕,难如登天。最让他担心的是,额哲是元主后裔,蒙古各部的首领一直视他为蒙古之主。只要额哲想拉拢蒙古各部,召集流散的残部东山再起,还是可以现实的。一旦察哈尔残部死灰复燃,将会严重影响和破坏皇太极统一漠南蒙古、打开明朝北大门的构想。
多尔衮说:“此役,不论想什么办法,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不能放走额哲,否则将是无法挽救的残局。”
岳托说:“假设我们强攻,侥幸抓住额哲。额哲屈于我们的武力,即使投降,也未必是真心的。此地距沈阳路途遥远,中途我们的防范也是百密一疏。他一旦逃走,那将更加麻烦!”
萨哈粼说:“林丹汗的福晋、额哲的母亲苏泰太后,是叶赫部金台石贝勒之孙南褚的姐姐。南褚正好随我军前来,不如派他前去劝说苏泰太后。只要南渚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上我大军压境的事实,我想他们在走投无路时,会考虑投降的。”
多尔衮觉得派南褚劝降,确实是一条妙计。于是,他就让萨哈粼把南褚找来,如此这般交代一番后,南褚欣然受命前往。
南褚只身来到额哲的大营门口,对站岗的士兵说明他的身份和来意,请求士兵拿着证明他身份的信物,向苏泰太后禀报。
士兵不敢怠慢,急忙向苏泰太后禀报。苏泰太后见到弟弟的信物,恸哭而出。她到营门口一看,果真是久别的弟弟南褚。姐弟俩抱头恸哭。
苏泰太后把南褚迎进后帐之后,便问南褚,为什么来到此地。
南褚说:“林丹汗多行不义,蒙古各部纷纷请求后金出兵进剿。察哈尔各部归属后金后,不但家人性命、财产得以保全,还获得领地自治。囊囊太后主动归顺,已经被人护送到沈阳。以囊囊太后的身份,按后金政府的制度,将会嫁给皇太极为妃,或嫁给其他贝勒做福晋,地位不会比在察哈尔差。现在,4位贝勒领兵前来,大兵就在营外。后金军骁勇善战,察哈尔人根本不是对手,如果你们以卵击石般的顽抗,只有死路一条。4位贝勒不想滥杀无辜,决定先礼后兵,于是派我前来,劝姐姐和额哲投降归顺。姐姐,天聪汗雄才伟略,勤政爱民,对蒙古人关爱有加。虽然察哈尔人对后金多行不义,但归降后却被皇太极全部恩养。现在,你们要想保住性命,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归顺;二是逃亡。林丹汗已经死在逃亡的路上,囊囊太后也是受不了逃亡之苦,才带部众主动投降的。姐姐逃亡将近一年,其中颠沛流离之苦楚,比任何人都清楚。姐姐是深明大义之人,知道孰轻孰重。我认为,姐姐应该带着额哲主动归顺后金,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