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你在官场官场里未必就有你的传说(第2页)
在新领导刚上任时,千万不能给新领导添堵,尤其是不能给不太自信的新领导添堵。在那个非常时期,说一句不支持新领导的话,就会被新领导在你脸上打上“死敌”的烙印。这个烙印,在新领导任期内,很难抹去。
阿罢泰的脸上,就被皇太极打上“死敌”的烙印。结果,阿巴泰在皇太极当政期间,一直处于立功不受奖、犯错必挨罚的尴尬境地。
阿巴泰头脑简单,心直口快,胸无城府,也没有大追求,自然成不了皇太极担心的人,也成不了皇太极的嫡系。但是,他也是后金官场上最不开眼的人,对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想不明白看不透,办事随性子,说话看心情,这让皇太极很讨厌。
在官场里,领导一不打奸,二不打懒,举手就打不开眼。因此,在后金官场里,阿巴泰也就成了活不少干,气不少受,累不少挨,检讨不少做,惩罚不少受的人。
1629年11月,阿巴泰随八旗大军绕道入关,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在广渠门外,八旗军遭到袁崇焕的辽军殊死抵抗,结果大败,阿济格、豪格险些阵亡。
在战后总结大会上,尽管阿巴泰不承认自己有错,还是被大家认为其罪不可赦,应判他违约罪,削去贝勒爵位。皇太极认为,阿巴泰虽然很讨厌,但对他有益无害,于是送个顺手人情,罚点钱了事。
由于经常莫名其妙地遭受惩罚、打击,让阿巴泰在后金官场里,谨慎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信口开河,说话不顾及后果了。
皇太极成立六部后,吏、兵、刑、户、礼5部,他都委派心腹担任统摄。剩下一个工部,皇太极便委派“无党派人士”阿巴泰担任,以避免有人说他任人唯亲。
阿巴泰没文化,少心计,干不了坐办公室、搞管理的活儿。皇太极把他派到工部主持工作,和让猫看门、狗抓鼠一样,结果阿巴泰把工部的工作搞得一塌糊涂。
宝贝放错地方不如屎。阿巴泰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猛将,不是高级管理人才,自然做不了土木工程建设的行政工作。可是,皇太极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工作做得好不好,和态度有关,和能力无关。
阿巴泰辛辛苦苦主持工部工作2年,皇太极对他的工作结果却大为不满。
1633年11月,皇太极按勤、能、德、绩考核六部负责人的工作,阿巴泰排在末位。皇太极对工部工作的评语是:“礼、刑、工三部办事多有缺失,而工部更不及其他五部。工部的工作这么差,都是因为主持工作的贝勒才短,承政疏忽、启心郎懒惰造成的。我听说,阿巴泰经常不上班,把工作拿回家里独自处理,不开会不讨论。如果六部负责人都这样工作,我们还要大兴土木浪费钱财建立六部衙门干什么?此等对待工作的态度,都是妄自尊大、敷衍工作的臭毛病!”
皇太极把工部的混乱,全部归咎于阿巴泰对工作的不努力,对领导的不忠诚。从此,阿巴泰在后金官场里的日子,更加不好过。
1635年8月,阿巴泰手疼,向皇太极请假休息一段时间。
没想到,皇太极不但不允,还当众劈头盖脸地训斥阿巴泰:“你天天说你手疼,你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吧,那我告诉你!人是动物,就得动。人只有天天运动,身上的血脉才会通畅。不通则痛。你的手疼,就是因为你整天宅在家里,屁股放在炕上而不是马鞍上,手里拿的是酒杯而不是弓箭,你不痛才怪!你要是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能骑骑马,射射箭,哪来的疼痛?”
皇太极不但不让阿巴泰休病假,还要求他每天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这让阿巴泰憋气又窝火,有苦说不出,还不敢抱怨。
此后,阿巴泰虽然多次随军出征,每战必冲锋在前,以命相搏,但是,到了1636年2月,以前他瞧不起、看不上的小贝勒们,都爬到了他的前面,豪格都成为他的当家人(主管正蓝旗)。惟有他不加薪,不晋升,只有疲劳,没有功劳。
1636年5月,皇太极改汗称帝,大封群臣,阿巴泰仅被封为多罗饶余贝勒,比多铎、豪格还低两级。
皇太极不加封阿巴泰也就罢了,还挖空心思找借口整治他。6月,皇太极就以阿巴泰“耳根子软,听老婆话,两次抗旨不遵”为由,罚银400两。
阿巴泰对这样的惩罚都习以为常了,根本不放在心上,这又让皇太极很生气。于是,皇太极又翻出6年前广渠门的陈年老账,说当年因战事紧急,对阿巴泰的处罚过轻,现在要追罚10匹马,400两银子。
阿巴泰刚交清银子马匹,又接到皇太极的命令,要他配合阿济格,带兵进入明朝腹地烧杀抢掠。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既然是打工的命,阿巴泰只有服从的份儿,否则,他遭到的就不是罚点银子那样的简单处罚了。
阿巴泰在战场上,绝对是个好战士。他带兵深入明国腹地,历时5个月,发动大小战斗58次,破昌平、定兴等12座城池,掠获人畜18万,凯旋而归。
立功而来的阿巴泰,却遭到皇太极的处罚。处罚的理由有二:一、攻克城池不派兵把守,导致城池白天占领晚上丢失;二、撤离明国边境时,不安排兵马掩护,导致队伍遭到袭击。处罚的办法是:罚银1000两。
任何官场上,都会有皇太极这样的领导,也会有阿巴泰这样的员工。对于自己的种种不公平遭遇,让阿巴泰唯一能接受的解释是:我在官场,官场里却没有我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