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罪名是总结出来的(第1页)
5。罪名是总结出来的
卢象升是逃是死,朝野众说纷纭。
后来,兵部主事杨廷麟派人到蒿水桥战场勘察。勘察人员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中,找到甲下衬着孝服、遍体鳞伤的卢象升遗体。
顺德知府于颖,把卢象升牺牲的经过、死后情形,据实上报朝廷,朝野关于卢象升是逃是死的争论,才告一段落。
卢象升为国捐躯一事,没有什么争议了,剩下来的事情,就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厚葬英雄,给英雄开追悼会、表彰大会、追加烈士称号,慰问家属,并发放抚恤金,安排英雄子弟接班事宜。
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崇祯也是这样要求的。但是,这事要通过杨嗣昌批准才能落实。杨嗣昌办事的原则是:没有好处决不办,有了好处能办绝。卢象升不是他的人,对卢象升有好处的事,杨嗣昌肯定是能不办则不办,要办也得拖着办。
卢象升的尸体,80天后才得以入殓。他的妻子、弟弟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请求政府抚恤,均被有关部门以各种理由搪塞。
直到杨嗣昌围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
看来,在官场上,如果领导是非不辨,同事卑鄙龌龊,那么,做一个好人、正直的人、真正为圈子解决问题的人,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后金国崛起后之后,与明政府开战以来,明政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败多胜少,损民伤财,但尚未有督师级别将领战死的先例,也没有主帅总督兵溃而逃的先例。
这一次,卢象升战死,高起潜溃逃,一次性刷新明清交战史上的耻辱纪录。
清军横扫京南几十个州县后,并未罢手,又转掠山东。
杨嗣昌本以为清军像前几次那样,抢足财物后,主动撤出关外。他没想到,贪得无厌的清军,会深入腹地,延续他们的破坏行动。
杨嗣昌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四处调兵布防。为了防止清军进一部深入,山东巡抚颜继祖移师德州,想把清军挡在河北境内。谁知武力强大的清军,采取“敌弱我打,敌强我绕,城空我占,敌来我撤”的作战方针,根本不与明军主力正面交锋。
清军绕开有重兵防御的德州,由东昌、临清等地渡过运河,然后兵分3路,一路向高唐,一路向济宁,一路围攻济南。
1639年2月4日,由于济南驻军皆移至外围布防,城内空虚,清军便集中优势兵力攻打。济南城破,清军俘获德王朱由枢。
德王朱由枢,其七世祖是明英宗第二子朱见潾。1452年,朱见潾被封为荣王;1457年改封为德王,年薪万石;1467年,他就藩济南。
做为官七代的朱由枢,不但继承祖上的王位,更把祖上在济南染指官、军、商、民、学五界、横征暴敛、强行霸占官民田地、财产的传统发扬光大,积攒下亿万资财,成为济南首富,横行黑白两道。
明国官民,在有后台、有背景、有权势、有钱粮的朱由枢的眼里,就是一个屁;而他在只用马刀说话的满人面前,连屁都不是。满人像捆猪一样捆了他,把他和他家七代人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一起装车带走,顺手杀了济南布政使张秉文,副使邓谦济、周之训,运使唐世熊,知府苟好善。
清军对济南城实行了N光政策,能抢的抢,能杀的杀,能烧的烧。清军在撤离济南之时,只给这座首府留下13万具尸体。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崇祯皇帝,见清军占了济南,急令各军驰援济南。
大学士刘宇亮,总督孙传庭、祖大寿等人,奉命把重兵调往济南。清军根本不想长期占领济南,他们把济南变成死城之后,又南下抢掠济南周边诸县。
清军也不是诸事皆顺。右翼军主帅扬武大将军岳托,在清军攻克济南之后,感染上天花,不幸身亡,年仅41岁。岳托的弟弟马瞻,也同时病故。
清军主帅病亡,不再敢贸然深入。杜度接掌右翼军的指挥权,与多尔衮的左翼军,相互照应,向天津方向撤退,为出关回沈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