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隐形的手腕(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清军宣传队员反唇相讥:“才能吃两三年啊?我家皇上的目的就是困死锦州,不计时间,不计成本,誓把锦州变成第二个大凌河城。放心吧,我们不会攻城的,锦州迟早是我们的。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一定能等到你们吃自己人的肉、烧自己人骨头那一天。”

这几句话,切中城上蒙古士兵心头的伤疤。10年前大凌河城内人人相食、架骨为薪的惨状,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洪承畴出关已经6个月,锦州人也没看见援兵的影子。他们从洪大帅那里得到的唯一消息,就是命他们坚持、再坚持,等等、再等等。

现在,蒙古人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也不知道洪大帅在等什么。

锦州城,犹如清军挖的巨坑,几万明军傻傻地站在坑里,眼睁睁地看到清军往坑里填土,默默地等着充满血腥味道的黑土,从他们的脚踝漫上头顶。

蒙古人突然意识到,他们已经陷入绝境。死亡,会成为他们某一天唯一的选择。回头看看身边的战友,也许有一天,自己就会成为他们多活一天的食物。

绝望,会吞噬人生信仰和职业操守。

绝望的蒙古士兵,决定不再为他们无能的雇主等死。以那种方式去死,虽然悲壮,但无价值。最起码对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来说,毫无价值。

锦州外城城防负责人,蒙古贝勒诺木齐、台吉吴巴什、津浑决定向清军投降,派两个亲信深夜出城,与济尔哈朗取得联系,约定1641年5月6日夜献城投降。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641年5月5日,诺木齐、吴巴什、津浑准备献城投降的事儿,就被人密报给祖大寿,外城蒙古人要在5月6日晚上举事。

锦州城分内城和外城,内外城为唇齿关系,相互依赖。外城由蒙古雇佣军把守,内城由祖大寿负责。祖大寿听说诺木齐等人要拿外城当作投名状,投靠清军,自然万分焦急。

祖大寿连夜调派人马,悄悄抵达外城,并派人通知诺木齐等外城负责人:祖大帅今晚要巡视外城城防,负责人要前去迎接、陪同。

做了亏心事,就怕鬼叫门。诺木齐、吴巴什、津浑等人,在这个特殊时刻,自然是百般提防祖大寿。祖大寿深夜前来,是不是他察觉到什么了呢?

蒙古人考虑不了那么多,操起兵器与内城明军公开宣战。一时间,锦州城内人喊马嘶,杀声震天。

济尔哈朗一直密切关注锦州城内的动向。当他听到城内传出喊杀声,就命阿济格、多铎等人率兵赶到城下支援。

城上的蒙古人见清军前来支援,迅速放下绳索和软梯。率先冲到城下的两白旗军,顺着绳索和软梯轻松地登上城头,在城上齐吹号角,下城夹击内城明军。

清军突然出现在城内,让内城明军措手不及。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祖大寿放弃外城,撤入内城。

清军一举占据锦州外城,蒙古将士自都司、守备以下86名官员、男女家小共6211人全部投降。济尔哈朗派人将这些蒙古男女老少及一切器械送到义州安置。

皇太极得知济尔哈朗攻破锦州外城,非常高兴,下令沈阳城八门同时敲响得胜鼓,以此激励对漫长战争心生怨气的臣民。

尽管锦州危在旦夕,祖大寿虽然着急,但很冷静。他凭借多年与清军作战的经验判断,看似不可战胜的清军,也是强弩之末。只要洪承畴严格执行当初制定的作战策略,锦州之围不日可解。

为此,祖大寿特地派人告诉洪承畴,锦州城内粮食还可以维持半年,清军暂时拿锦州没办法。援军不能被清军表象欺骗,一定要以我为主,以车营慢慢逼进锦州,不能轻易交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