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 我眼本明因你而瞎(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5。我眼本明,因你而瞎

温体仁先发制人,不等崇祯开会讨论,立即给崇祯皇帝打报告,质疑钱谦益的候选人资格。

他在报告中揭发道,1621年,钱谦益担任浙江学政期间,曾接受考生的贿赂,为诽谤朝廷、抨击皇帝的人开绿灯,走后门。他并向崇祯皇帝强调,内阁乃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入阁之人,履历必须绝对清白,不能有任何污点。

温体仁举报钱谦益一事,确有其事,但不属实。

在1621年会试中,有一个举人在其试卷中,对所著文章每段末尾的文字做了巧妙处理。从表面上看,文章绝对是正宗、纯粹的官样八股文,但若将各段末尾一字连起来读,便是一首极具讽刺性的打油诗。

这首打油诗,不但抨击主管科考的礼部,还讽刺利用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选拨人才的皇帝。

此文章被人识破之后,当局立即决定治这位胆大妄为的举人大不敬之罪。

这位举人一见事情闹大,要搭上九族人的性命,不敢再装,立即给考官送银子,破财买平安。

考官收了银子没办事,不但没把此事压下,还向主管考试的学政大人钱谦益汇报了考生的恶行。

钱谦益不敢马虎,随即把此事上报到礼部。在此事件中,钱谦益虽然没有袒护、包庇那个考生,但也受到影响。礼部对他做出象征性的处罚后,被调去编修实录。

在报告的最后,温体仁毫不客气地说,东林党人之所以力荐钱谦益担任首辅之职,目的很明显,就是想通过控制钱谦益而把持朝政。

其实,崇祯皇帝让吏部推举内阁人选的真实意图,是希望通过正常的程序,把他最信任、最欣赏的周延儒调入内阁。当他拿到吏部报送的推荐名单时,却看不到周延儒的名字,顿时火冒三丈。

崇祯皇帝接到温体仁的报告后,不置可否。

3天后,崇祯皇帝突然通知群臣到文华殿开会。会上讨论的议题,秘而不宣,与会者没人知道。

群臣到齐后,崇祯皇帝突然将温体仁举报钱谦益的材料公之于众,并要求两个人当面对质。崇祯皇帝不符合惯例的举动,把群臣雷倒了,让他们吃惊不已,不知所措。

好在钱谦益也掌握着温体仁的把柄。他不但以强硬的态度否认温体仁所言,还义正言辞地揭发温体仁才是结党营私的罪人。例证是,温体仁曾把众所周知的魏忠贤同党霍维华等人,召回朝廷任职。

会上,东林党人多势重,纷纷站出来指责温体仁无中生有,诽谤贤臣,诬告好人。温体仁被驳得哑口无言,体无完肤。

东林党人简单地认为,只要辩倒温体仁,钱谦益就能顺利进入内阁主持工作。

然而,崇祯关注的,不是温体仁有多么狼狈,而是那么多人、包括一位吏部的给事中都替钱谦益说话。即使温体仁所言不实,但这些人一起极力为钱谦益辩护,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钱谦益成为内阁首辅嘛。这不是结党是什么?事实胜于雄辩!

看到群臣声嘶力竭、指鼻子瞪眼睛的样子,痛恨朝臣结党的崇祯皇帝,对钱谦益巨大的号召力,产生莫名的恐惧。

他想安排的人安排不了,不想安排的人肆无忌惮、明目张胆地在他眼皮底下结伙夺权,这让年轻的皇帝怒火中烧,愤恨不已。

突然,崇祯皇帝一拍桌子,大声对钱谦益开炮,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斥责他暗自搞串联,蛊惑党争,罪大恶极。

不等其他人说话,崇祯皇帝就命令锦衣卫将钱谦益拿下,关进大牢。

吏部推荐的11个人中,因为没有周延儒,崇祯皇帝很郁闷,全部拒绝录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