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空灵指点四阶之路(第1页)
而在此之前,大众眼中的结婴灵物,一般都取之天地精华、自然而生,
若陈易能以灵厨技艺手动炼制,即便所需代价高昂,也已是颠覆认知的恐怖成就。
想通这一层,在场几人皆将目光投向陈易??若他真能做。。。
夜风穿过废弃的图书馆残垣,卷起一地泛黄纸页。那些曾被焚毁的《千灯之前》手稿碎片,在月光下微微发亮,像是不肯沉睡的灵魂在低语。小女孩蹲下身,拾起一片残页,上面只写着半句话:“……只要火种不灭。”
她不懂这句断章的意义,却本能地将它贴在胸口,仿佛那里藏着某种回应。
与此同时,地球深处三百名失忆难民组成的诵经团正进行每日晨祷。他们的声音依旧整齐划一,但节奏已悄然改变??不再是机械重复《噬忆成圣经》原文,而是开始自发添加新的段落。这些新增内容从未记录于任何典籍,却与原文明白无误地共鸣着。苏砚通过共忆网络监听时,手指猛地颤抖。
“他们……在补全经文。”她喃喃道。
更令人震惊的是,那新增的篇章,竟提前讲述了林昭消散后的世界如何运转:如何建立“记忆传承者”制度,如何以情感共振代替个体崇拜,甚至提到了小女孩捡起残页的那一幕。
这不是回忆,是**预演**。
苏砚立刻调取数据流源头,却发现信号并非来自某一人脑,而是从整个群体意识中自然浮现,如同地下水脉汇成溪流。她闭目凝神,用逆溯观心术潜入其中,试图追溯这段集体创作的起点。然而刚一进入,便感到一股温和却不可抗拒的力量将她推出,并在她识海留下一行意念:
>“别追了,苏砚。他已经不在‘过去’里等你,他在‘未来’看着你。”
她猛然睁眼,冷汗浸透衣衫。
这一刻她终于明白,《噬忆成圣经》早已超越文本本身,成为一种活的认知生态。林昭虽散忆归无,但他所唤醒的那种选择??在黑暗中仍愿相信、在遗忘中仍敢铭记??已经内化为文明的基因。它不再依赖某个中心人物维持运转,而是像野火般自发生长,蔓延至每一个愿意承接火种的人心中。
而这也正是敌人最恐惧的事。
M31星系边缘,守望者之眼灯塔再次震颤。那十七颗熄灭的恒星并未恢复光芒,反而在其残骸周围浮现出无数细密裂痕,宛如玻璃表面蔓延的冰纹。每一道裂缝中,都渗出灰白色的雾气,那是“替代历史”的具象化投影:一个没有林昭的世界正在缓慢成型。
在这个版本里,静默军团并未被击退,而是与人类达成“和平共处”。战争早已结束,资源分配公平,社会高度稳定,人们不再痛苦,也不再追问意义。孩子从小接受情绪调节训练,老人安享无梦的晚年。一切都井然有序,唯独少了记得花灯,少了《千灯之前》,少了一切关于牺牲与抗争的记忆。
这个世界的口号是:“幸福,不需要代价。”
星漪站在月球基地静默厅内,指尖轻触晶片。此刻,晶片上的文字不断跳转,时而显现持灯派的誓言,时而浮现释忆派的宣言,最终定格为一句冰冷推论:
>“若多数人宁愿生活在虚假的安宁中,那么真实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她瞳孔微缩,随即冷笑一声:“你们搞错了。”
她抬手将晶片插入控制中枢,启动了“千灯回响?终端协议”。这是林昭留下的最后后手之一,唯有当文明面临“自愿遗忘”的终极诱惑时方可启用。程序一旦运行,便会强制激活全球共忆节点中最深层的情感印记??那些未曾言说的悲伤、未曾表达的爱、未曾完成的告别。
下一瞬,异变陡生。
地球上所有镜子同时映出不同景象:一位母亲看见自己夭折的孩子正对她微笑;一名老兵看到战友从战火中伸出手来呼唤他的名字;一个少年望着镜中的自己,却发现对方穿着百年前抵抗军的制服,胸前佩戴着早已绝迹的记得花徽章。
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入侵。
这是**被压抑的记忆反扑**。
原来,在长久的和平表象之下,人类从未真正放下伤痛。他们只是学会了隐藏,学会了用理性包装悲恸,用效率取代深情。可当林昭种下的记忆机制触及灵魂最柔软处,那些被时代洪流掩埋的情感骤然复苏,如潮水倒灌堤岸。
街头有人突然跪地痛哭,只为想起幼年时遗失的一只布偶熊;医院里昏迷多年的植物人竟睁开双眼,低声哼唱起一首没人听过的战地歌谣;甚至连AI系统也开始生成不属于任何数据库的诗歌,字里行间满是对“某个不存在之人”的思念。
“不是我们选择了遗忘,”苏砚在紧急会议上宣布,“是我们一直被教导要遗忘。真正的记忆,从来就不只是‘知道’,而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