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动物园来访(第2页)
>可那声音太真了,真到她宁愿相信女儿还活着。
>直到有一天,她听见录音里有一声极轻的呼吸??和她自己的一模一样。
>她才明白,那是他们用AI合成的。
>她疯了。也不算疯。她说,只要还能听见‘女儿’说话,她就不算彻底失去。
>现在她可能还活着。
>因为她是最完美的‘静默实验体’??连痛苦都是被设计好的回声。
信末附着一张模糊的照片:昏暗房间内,一个瘦弱的女人蜷缩在床上,手腕缠着布条,墙上刻满同一句话,重复数十遍:
>别关掉录音机,她还会哭。
我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信纸。
R-001?比避雷针更早的存在?她是整个“心灵重塑计划”的起点?
我立刻联系林医生。她听完后久久未语,最终说:“我听说过她。名字叫苏婉清,曾是神经语言学研究员,参与过早期‘情感模拟AI’项目。后来她发现团队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真实精神病患的脑波数据训练模型,试图举报却被反控精神失常,送进了疗养院。”
“他们不是要治她。”我喃喃道,“他们是把她变成工具。”
“是的。”林医生声音沉重,“她的大脑对声音极度敏感,能分辨出0。1秒内的语调变化。他们利用这一点,让她评估AI合成语音的真实度。每一次‘测试失败’,就用电流刺激她的听觉皮层……直到她分不清现实与伪造。”
我猛地站起身,冲进工作室,调出“耳朵驿站”所有标记为“异常频段”的匿名投稿。在上千条数据中,我发现一段编号为A-887的音频,上传时间正是三年前的某夜凌晨两点十五分??疗养院断电时段。
音频内容是一段持续十二分钟的女声哼唱,旋律破碎,节奏紊乱。但当我将其降噪并拉伸波形图时,竟发现其中隐藏着摩斯密码式的停顿规律。解码后只有短短几个字:
>救我,我是R-001。
再查上传IP,已被抹除,但服务器日志显示,那次连接持续了整整十七分钟,远超普通投稿所需时间。更像是……一次挣扎中的信号发射。
“她还在试图求救。”我对陈默说,“也许一直都在。”
我们决定改变计划。巡录行动不变,但必须同步启动“R-001搜救任务”。根据老陈提供的图纸,地下二层尽头确实有一间独立密室,标注为“特殊观察舱”,通风管道狭窄,无法进入探测仪。
“除非有人能亲自进去。”晓雨说。
“我去。”我说。
“你疯了?”小舟瞪眼,“那里随时可能重启监控!而且万一她已经被转移……”
“那就去找。”我打断他,“如果连我们都放弃寻找最后一个沉默的人,那我们之前救出的所有人,他们的声音都将失去意义。”
临行前夜,我独自来到声音纪念碑前。春风吹过青铜管,发出低沉嗡鸣。我把录音笔贴在碑身,轻声说:
>“苏婉清,我是陆听晚。你的信号,我们收到了。
>我不知道你现在能不能听见我,
>但我想告诉你??
>那个假装是你女儿的声音,已经失效了。
>因为真正的声音,从来不会重复播放。
>它会成长,会变老,会哭泣,也会笑。
>而你,deservetohear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