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4章 躲当我观气术假的(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舆论风向悄然逆转。

夏日来临前,李念收到一封来自新疆和田的快递。包裹很轻,拆开只见一枚干枯的胡杨树叶,夹着一行铅笔字:“这是我爹坟上的叶子。他一辈子没说过软话,临死前攥着我手,喉咙动了几下。我一直不懂他想说什么,直到听了你们馆里一段录音??有个老头说:‘儿子,爸骂你不是因为你不好,是因为我怕你比我过得差。’我这才明白,我爹也是这么想的。”

随信附有一段音频,背景是戈壁滩的风声:

>“爹,今年棉花丰收了,亩产翻倍。我用了你当年记在烟盒背面的施肥法。村里人都说你倔,可我知道,你是把心疼藏得太深了。

>

>下辈子,换我来说,你来听。”

李念将这段录音编为第1001号珍藏档案,归类于“迟来的对话”系列。当晚,她在工作日志补记:

>今日新增有效倾诉案例14例;

>“耳朵驿站”终端覆盖达87县市,含4座高原哨所、2艘远洋渔船;

>收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意向书,拟将“情绪计数珠”纳入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援助物资清单;

>阿木来电称,“胎儿实验”跟踪数据显示,接受过系统胎教的语言刺激的婴儿,六个月大时咿呀学语率高出对照组63%,“他们像是带着某种预习而来”。

合上本子时,窗外暴雨突至。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亭中铜铃。李念忽然起身,打开尘封已久的地下储物柜,取出一台老旧录音机。这是最早一批“耳朵驿站”的原型机,外壳斑驳,旋钮生锈。她插入一盘空白磁带,按下录制键。

“我是李念,三十九岁,职业是倾听者。”她望着雨幕,声音平稳,“很多人以为我能疗愈别人,其实我只是比大多数人更熟悉伤口的模样。十二岁那年,我妈离家出走前夜,坐在床边看了我很久,最后轻轻说了一句‘对不起’。我没理她,翻了个身假装睡着。第二天她就不见了,十年没音讯。

>

>多年后重逢,她问我恨不恨。我说不恨。可就在昨天,我梦见自己追着一辆火车跑,喊着‘你回来’,嗓子都喊破了也没人回头。

>

>我终于承认,我也曾是个没被听懂的孩子。

>

>所以我现在做的每一件事,不只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那个躲在被窝里咬枕头、不敢哭出声的我自己。”

录音结束,她将磁带封存,标签上写下:“仅限本人死后开启”。

翌日清晨,阳光穿透云层。Ω-回声亭迎来一位特殊访客??周晓舟的母亲。她站在槐树下,手里拿着一封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我看了儿子写的信,”她嗓音沙哑,“他说我总拿他和别人比,让他觉得自己不够好。我……我真的只是希望他幸福。”

李念递上一杯温水,未语。

“昨晚我翻了他的作业本,发现每张背面都写着一句话:‘妈妈今天笑了吗?’”泪水终于滚落,“我竟然从来没注意到……这些年,我是不是也错过了太多该听的话?”

李念轻轻点头:“现在开始听,还不晚。”

woman离开后,李念拨通阿木电话:“把‘倾听者培训营’提前启动吧。我们需要更多人学会,如何不做那个让孩子在背后写字的母亲。”

电话那头,阿木望向窗外初升的朝阳,轻声应道:“已经在路上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