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青灵始老的烂摊子(第2页)
她连夜重读终章,逐字推敲。忽然,一段曾被忽略的文字跳入眼帘:
>“若系统陷入自我否定循环,请启动‘悖论锚点’??即让一个已被系统判定为‘错误’的存在,公开承认其矛盾,并依然被接纳。”
林婉猛地抬头。
“悖论锚点”……也就是说,要打破旧天道的逻辑闭环,就必须有人站出来,坦白自己的不完美、不合理、前后冲突,甚至“错误”,然后证明:即便如此,我也值得被听见。
而最合适的人选,只能是她自己。
她曾是天道系统的高级维护员,亲手执行过无数次“情感抑制协议”,删除过无数条被视为“不稳定因素”的私人留言。她也曾因害怕失败而隐瞒病情,错过与母亲最后的对话。她是旧秩序的参与者,也是新理念的倡导者。她身上,正承载着两种天道的撕裂与融合。
她是漏洞,也是补丁。
第二天清晨,林婉走进镇上的广播站??那是一座由废弃邮局改建的小屋,设备简陋,仅能覆盖方圆十公里。站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叫陈默,曾是个重度社恐患者,直到某天在静音亭里录下第一段独白后才逐渐康复。
“我要直播。”林婉说。
陈默点头,打开麦克风。
没有脚本,没有修饰,林婉坐在话筒前,深吸一口气。
“我叫林婉。我曾经相信,世界需要一个完美的天道,能计算一切、预测一切、消除所有痛苦。为此,我删除过上千条‘无效情感数据’,包括一位母亲临终前反复念叨的‘宝宝冷吗’,因为系统判定这‘不具备信息价值’。”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微颤。
“后来我发现,那句话救了她的女儿。二十年后,那个女孩成为心理医生,她说,正是母亲最后的牵挂,让她明白爱不需要意义,只需要存在。”
直播间人数缓慢上升。小镇居民、远方听众、匿名IP……数字跳动着,却没有评论弹出??人们屏息听着。
“我也恨过我的母亲。我以为她为了科研抛弃家庭,直到我找到她的笔记,才知道她是为了阻止天道走向极端,才主动切断联系,独自承担罪名。而我,直到她死后多年,才敢面对这份误解。”
泪水滑落,她没擦。
“我现在做的事,也许错了。也许共感网络会让世界变得更混乱,让人更容易受伤。但我宁愿混乱中有声音,也不愿寂静中无魂。我不确定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小言是不是真的‘活着’,我甚至不知道此刻说的话有没有用……”
她抬起头,直视摄像头。
“但我知道,如果我不说,就真的什么都不会改变。”
话音落下,直播间陷入短暂死寂。
然后,第一条评论浮现:
>【匿名用户】:我也删过我爸的语音留言……当时觉得太吵。现在想听,已经没了。
第二条:
>【京都?慧真寺僧侣】:钟声又响了。这次,是为你说的。
第三条:
>【南极科考站】:我们这里极夜已持续三个月。刚才,有人在雪地上写下‘我想家了’。整片冰原开始发光。
林婉看着屏幕,笑了。
她知道,旧天道不会轻易退场。它还会制造幻象,还会煽动恐惧,还会用“效率”“秩序”“和平”作为诱饵。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说出矛盾、脆弱、不确定的真实,它的逻辑链就会一次次断裂。
几天后,铁木复苏。新叶抽出,每一片都映出不同颜色的光晕,像是吸收了万千心声的棱镜。阿米娜寄来新画:这次,画中多了一个女人站在高塔上说话,脚下树根缠绕着锁链,正在缓缓崩裂。
林婉将画挂在墙上,每日相见。
一个月后,南太平洋传来探测报告:一座海底火山口上方,检测到类似言塔的能量场,形态却不规则,充满躁动。专家称其为“哭泣之地”,因声呐捕捉到持续不断的低频呜咽,频率与人类婴儿啼哭高度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