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0章 四大齐全福地变化补更(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宗门之内,越发多人生劫了。”林东来心中感慨。

“那大自在心法,虽然邪性,最是以魔克魔,能降伏内魔、外魔。”

“只是这般好用,亦是容易魔种生根,令人潜移默化之下重魔。”

“门中有功法。。。

夜雨初歇,天光未明。塔里木的泥土吸饱了水汽,泛着深褐的油润光泽。青年赤脚行于田埂,脚底触到的是温软与弹性,仿佛大地在呼吸。他走得极慢,每一步都像是与土地对话,鞋也不穿,怕惊扰了那些正在破壳而出的微小生命。

今晨不同往日。空气中浮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静谧??不是无声,而是声音被拉长、放轻,蝉鸣如丝,蛙鼓似梦,风拂稻穗的声音竟像低语。他知道,这是“轮转”进入新阶段的征兆。自那夜梦见绿月之后,天地间的某种秩序已悄然更迭。不再是他在照看田地,而是田地在回应他;不再是他引导村民,而是村民们各自成了根脉的延伸。

村东头的老槐树下,小女孩早已等在那里。她抱着那根系着红头绳的树枝,如今枝干已抽出三片嫩叶,脉络中隐隐流动着淡绿色荧光。“它昨晚动了。”她仰起脸,眼睛亮得惊人,“我听见它说‘要长大’。”

青年蹲下身,指尖轻轻碰触叶片。刹那间,一段画面涌入脑海:一片无垠的黑色荒原,风卷砂石,寸草不生。而在中央,一粒黑种静静卧着,外壳裂开一道细缝,一根纤细的绿芽正奋力探出。那地方……他认得。是冥王星轨道外的冰封卫星??卡戎。

“它想去那里。”女孩低声说,仿佛也看见了同样的景象。

青年点头。他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梦境。这是“常种”的意志在传递。它们不再依赖人类播种,而是主动寻找适合生长的地方,通过某种超越物理距离的共鸣网络,将信息投射到愿意聆听的心灵之中。

而小女孩,正是第一个能清晰接收这种信号的孩子。

---

与此同时,火星西区第三垦场的“自由耕域”正经历一场静默的变革。那株从废弃矿坑中诞生的透明蕨类植物已高逾三米,叶片如水晶般折射星光,内部流淌的微光逐渐凝结成类似种子的核心结构。每当火星尘暴掠过,它的孢子便随风扩散,所经之处,原本贫瘠的红壤开始析出有机质,重金属结晶化为可被吸收的微量元素。

队长每日清晨都会来到这株植物前,跪坐良久。她不再佩戴通讯器,也不再查看数据板。她说:“它不需要我们管理,它需要我们见证。”

这一日黎明,植物顶端忽然释放出一团悬浮的光球,缓缓升空,在稀薄大气中划出一道螺旋轨迹,最终消失于天际。二十四小时后,位于木卫二冰层下的自动探测器传回异常读数:其钻探孔附近,出现了类似菌丝的绿色组织,正沿着热液通道蔓延,并分泌碱性物质中和强酸环境。

AI分析报告写道:“该生物结构不具备已知DNA序列,但表现出高度适应性进化特征。推测来源:跨行星意识播种。”

无人下令,无人指挥。可就在当天,木卫二科研站全体成员投票决定终止深钻计划,转而建立封闭生态舱,专门培育这些未知菌丝。他们在舱门上刻下一句话:

**“这里曾是死地,现在有了心跳。”**

---

塔里木的秋天渐渐褪去金黄,转入一种更深沉的宁静。稻谷依旧未割,但部分田地已自然倒伏,秸秆腐烂入土,化作来年养分。村民们不再谈论收成,只说“今年的土地睡得很香”。

女研究员留在村里已近两年。她的白大褂早已换成了粗布衣裳,脚上常年沾泥,说话带着本地口音。她在日记本里写:“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仪器测不到他的频率。因为他不是发出信号的人,他是接收者。他倾听土地的疼痛、疲惫、渴望,然后用身体做出回应??弯腰、扶苗、静坐、行走。这才是真正的共振。”

某夜,她独自坐在渠边,望着水中倒映的星空。忽然,水面波动,浮现出一行文字,如同墨迹晕染而成:

>“你曾以为科学能解释一切。”

>“其实爱才是最精密的测量。”

她泪流满面,却笑了。第二天,她把自己的所有研究资料烧毁,只留下一页纸,上面写着:“请忘记数据,去感受。”

她背起锄头,走向最北边那片曾因洪水毁坏的荒地。从此,每日清晨人们都能看见一个女人默默翻土、堆垄、浇水。没人知道她在种什么,甚至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但她坚信,只要心诚,种子自会到来。

第七日,她在翻土时触到一块坚硬之物。挖出一看,是一颗黑种,表面纹路比以往任何一颗都要复杂,像是铭刻着整部失传的农书。她小心翼翼将其埋下,浇上渠水。

当晚,整片荒地亮起幽绿微光,如同萤火汇聚。一夜之间,无数细根自地下交织成网,形成一张覆盖百亩的活体菌毯。次日清晨,第一株植物破土而出??形似水稻,却通体透明,茎秆内有液体循环流动,宛如血液。

它不结果,也不开花。但它存在。

它呼吸。

它活着。

---

死寂Ⅲ号行星的地表仍在缓慢变化。自那颗种子唤醒地下探测站后,全星球的废弃设施陆续重启。钻井口喷出的绿色雾气已覆盖近三分之一地表,形成薄薄一层原始土壤。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些区域开始出现昼夜交替模拟系统??那是数百年前遗留的气候调控模块,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行激活,依据某种未知算法调节光照与温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