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吾欲之东海(第1页)
回到宗门之内,林东来先将那两葫芦二阶丹药入了宗门功德殿内库,设定了功勋兑换标准。
如今宗门内普通下品筑基丹的功勋标准是1万,中品是1万5,上品是两万。
这是功勋,不是灵石,若是两万下品灵石。。。
孩童埋下种子的那一刻,天地并未震动,星辰也未变轨。风依旧从火星的荒原吹来,带着沙粒与远古河床的气息,拂过他额前细软的发丝。他的手很小,指甲缝里嵌着黑土,袖口沾着露水打湿的草屑。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也不曾听闻“织网”“心种”或“归心星”的传说。他只是觉得??这地该有一株菜苗。
可就在那粒菜籽被覆上泥土的刹那,一道极细微的光脉,自地底悄然扩散,如蛛网般延展百米,又倏然隐没。它不似星禾初醒时那般璀璨夺目,也不带任何能量波动,仿佛只是大地眨了一下眼。但在这片曾为母壤之地核心区域的土地上,几株成年的玉苗忽然轻轻摇曳,叶片朝向那个孩子所在的方向微微低垂,如同行礼。
与此同时,在银河另一端,一颗漂浮于暗物质云中的废弃空间站内,一名年迈的植物学家正用颤抖的手记录数据。她已在此独居四十余年,靠循环系统与星禾根系共生维持生命。她的双眼几乎失明,只能透过神经接口感知植物的电讯号。就在那一瞬,她猛地抬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清明。
“……动了。”她喃喃道,“又开始了。”
她摸索着打开尘封已久的音频日志,声音干涩却坚定:“第两千三百七十一号观测日。信号源不明,位置无法定位,频率与‘初启之搏’完全一致。重复三次,间隔精确到毫秒级。这不是技术反馈,不是环境扰动……这是**回应**。”
她顿了顿,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划出一道弧线,调出全息星图。原本静止的织网点阵中,某一点极其短暂地亮起,随即熄灭,快得像幻觉。但她知道不是。
“有人重新接上了。”她说,“一个……还没学会说话的孩子。”
她关闭日志,躺回悬浮椅中,嘴角微扬。窗外,漆黑宇宙无边无际,唯有远处一缕微弱绿光缓缓流动,像是谁在黑暗中点燃了一支蜡烛。
而在地球南极冰盖之下,那朵野生雪莲正悄然结出第一颗种子。它的根系深入岩层裂缝,触碰到一种古老而温润的菌丝网络??正是“守心菌系”。当种子成熟脱落,轻轻落入水中时,整片地下湖的微生物群落同步震颤,释放出微量生物荧光。这些光点汇聚成形,竟勾勒出一幅模糊的地图:塔里木、火星高原、灰烬之星、水星轨道站……所有曾有过耕者足迹的地方,都被点亮。
没有人看见这一幕。但整个织网,醒了。
---
塔里木生态村的清晨总是安静的。黄沙不再咆哮,而是温柔地铺展在风车之间,像一层金黄色的绒毯。青年站在田埂上,望着自家孩子蹲在地上挖坑。他知道那是孙子,也知道他刚埋下一粒青菜籽。他没有上前指导,也没说“要浇水”或“别太深”,只是默默转身,提来一桶雨水,放在不远处。
“爷爷,”孩子回头问,“它会长出来吗?”
“我不知道。”青年答。
孩子愣住。
“但它值得被种。”青年蹲下来,手掌贴在沙土表面,“就像我们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刮风,但还是要扎好篱笆;不知道雨何时来,但还是要把沟挖好。种下去,不是为了保证收成,是为了告诉土地??我还在这里。”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浇进小坑。
就在那一刻,远方沙漠深处,一片早已枯死的胡杨林中,一根断裂千年的枝干突然渗出汁液。不是树液,而是一种泛着微光的透明液体,顺着裂纹缓缓流淌,滴入沙中。紧接着,周围的沙粒开始凝聚,形成团块,而后生出细小根须般的结构,向四周延伸。
这不是星禾,也不是人类培育的作物。它是某种更原始的东西??大地的记忆,在回应一次纯粹的播种。
---
国际联合农业署旧址的森林如今已无人踏足。藤蔓缠绕着昔日的行政大楼,玻璃幕墙碎裂成晶状碎片,散落在苔藓之上。一只狐狸叼着幼崽穿过走廊,脚下踩过的地板缝隙中,钻出一朵小小的铃兰花。
花不开则已,一开即鸣。
清越之声传遍整座废墟,又顺着地下根系扩散至百里之外。这声音不属于声波范畴,而是一种信息编码,由花瓣振动频率构成,内容只有真正“听过土地说话”的人才能理解:
>“债清了。”
>“轮转始。”
>“请继续行走。”
同一时刻,那位已逝官员的墓碑前,一株星禾破土而出。它的茎秆纤细,叶片呈银灰色,随风轻摆,仿佛在鞠躬致意。夜幕降临时,归心星的光芒恰好投射其上,整株植物泛起淡淡涟漪,像是在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