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1页)
他深信,若天子能真心信任并重用苏烨,苏烨断不会起异心。数载相处,他深知主公重情重义,有恩必报。但若察觉异样,主公亦会当机立断予以应对。可惜,陛下早已错失借助主公力量的机会了!如今,即便他肯倾尽信任,全心倚重主公——主公也无法回头了。有些路一旦踏上,便再无退路。程昱冷笑附和:“他本就不是持之以恒的,行事向来三分钟热度;稍遇阻碍便想退缩,贪图安逸享乐——这般心性,岂能振兴汉室?”刘宏并非庸主,确有几分才干,但性情缺陷太深。注定无法成为中兴之主,反倒在他手中,大汉仅剩的元气也快耗尽了。——谁让他如此能折腾?田丰叹息:“他向来如此!随心所欲、偏信易怒,甚至天真可笑。”“三月时,刘焉提议‘废史立牧’,这般祸国乱政之策,他竟准了?真当刘焉是为汉室尽心?”“这些年,他难道从未看透刘焉?可知此人在益州早已自立为土皇帝,何曾真心助他?”“刘虞倒有才干,心向汉室,然并何用?大势已不可逆!”“更荒谬的是,此人迂腐至极——大汉羸弱,北疆异族眈眈,他非但不思削弱胡人,反以绥靖之策安抚,开放贸易满足其贪欲。”“闻听公孙瓒因剿灭胡虏遭其厌弃,岂不可笑?”身为冀州人,田丰亦知胡人对幽、并百姓犯下多少血债。对这等豺狼,唯有以刀兵震慑,方能令其胆寒!绥靖安抚之策,除了养肥这群蠹虫,还有何用?不过是个无用之辈。如此庸才,天子竟妄想靠他与世家抗衡,收回地方权柄,重振皇室威权?痴人说梦!如今他既效忠苏烨,便对汉室再无半分眷念。看着天子昏聩无能,屡出昏招,反倒觉得正中下怀。唯有如此,方能加速大汉的覆灭与新生。这腐朽的王朝早该倾覆,正该辅佐主公开创新天。将其改造成理想模样,方不负此生。说来主上已悟得长生之法,这一世或许格外漫长,但田丰反倒觉得更好。荀攸亦摇头长叹:"正因如此,这天下才无可救药!""设立西园八校尉,除了激化宦官、外戚与世家的矛盾,引发更大动荡外,毫无意义!""若无这支兵马,宦官便无兵权可恃;待陛下驾崩,纵使他们欲立皇子协为帝,也无力回天。""届时宦官必被肃清,何进与袁氏定会拥立皇子辨继位。虽皇权更衰,袁氏势力更盛,至少大汉能多苟延数载。""天下也不至于陷入大乱。""而今让宦官执掌兵权,等于给予反抗之力,届时局面将彻底失控!""争斗必然升级,不知会酿成何等祸乱。"即便没有这些举措,也不过延缓汉室灭亡罢了。毕竟大汉根基早已腐朽。百姓、世家与皇权的矛盾更是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加之世家权柄不断扩张,贪得无厌,大变已在所难免。出身世家大族的他,对这一切再熟悉不过。即便以荀氏严谨的家规约束族望,家族内部仍良莠不齐,何况其他门阀士族?"公达此言倒是别出心裁!"苏烨眼中泛起赞赏之色:"确实,若无西园八校尉建制,陛下驾崩后的皇权交接不会酿成大祸,更不至于失控。"若宦官未掌兵权,袁绍、何进何必召边军入京?单凭何进麾下兵力足矣。事实上,即便宦官握有兵权,以何进的军力加上袁氏安插在西园八校尉中的亲信,也足以在宦官反抗时将其剿灭。可前世记忆中,袁氏仍向何进献计召董卓、丁原等边将入京。不知袁氏是过于自信能掌控边将,还是蓄意掀起更大动荡,加速汉室倾覆?苏烨认为二者兼而有之。至少在这个世界如此——袁氏时刻承受着大汉气运的反噬与诅咒,唯此方能自救。"当真有趣。"苏烨抚须轻笑。董卓乱政真是意外吗?真在袁氏预料之外吗?暂未可知。待事变之时,或可通过暗卫探查。他期待着那日的到来。"主公因何发笑?可是有所领悟?"郭嘉好奇凑近。众人目光亦聚焦于苏烨。"我在想,"苏烨开怀笑道,"袁氏纵容西园八校尉成立,怕是有意为之!""不止为兵权,更为激化何进与宦官间更剧烈的冲突。"---“为了促使大汉加速衰败,”说到此处,苏烨稍作停顿,问道:“你们可还记得我曾提过的袁氏受气运金龙反噬一事?”“记得!”郭嘉郑重点头:“袁逢去世时,主公曾言他并非单纯病逝,而是遭气运反噬而亡。正因如此,我才确信气运之说的真实性,后来还专程前往功勋阁兑换了《望气术》修习。”,!他神色凝重地继续道:“修成后,我观测了大汉与袁氏的气运,果然与主公所言分毫不差。莫非主公认为此事背后也有袁氏的推波助澜?”“不错。”苏烨笃定道,“以袁氏与何进在朝堂的势力,若真想阻拦此事,绝非难事。毕竟洛阳物资皆依赖外运。”“嘶——”荀攸等人闻言皆倒吸凉气。“竟有如此隐情?”“袁氏处心积虑,这是非要置大汉于死地不可!”“狼子野心!祸乱汉室者,必是袁氏!”戏志才等人纷纷出言。所幸此事对主公而言并非坏事。天下大乱若迟来,主公又如何趁势崛起?这些年的积累已让众人确信——主公根基深厚,足以逐鹿天下。思及此,众人眼中不由浮现期待之色。乱世,方是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若逢太平盛世,似戏志才、程昱这等寒门之士,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亦难有出头之日。苏烨略作思索,向甲三命令道:"通知甲一继续监视。""我观察过大汉气运,天子驾崩之日将近。""预计在明年三四月间,误差不超过一月;""命洛阳暗卫即刻收缩明面据点,主力转移至长安,加强长安部署,仅留少数精锐驻守洛阳;""同时协助洛阳苏氏商会撤离所有人员,迁往汉中;""洛阳即将陷入动荡,不再是经商的安稳之所。"决不能等到董卓时再转移。届时再想撤离就困难了。董卓可不是好对付的角色。"遵命。"甲三未作多问,领命告退。郭嘉抚着下巴沉思道:"主公认为洛阳将生变故?""但为何要撤走暗卫,还特别迁往长安?""莫非主公预见到长安将成为要地?""迁都!难道主公积计朝廷会移都长安?""啊?"荀攸等人闻言皆露出惊诧之色。此言未免太过荒谬?洛阳乃当今帝都,岂能轻易迁都?朝中无人会应允此事。苏烨略显惊讶地看着郭嘉:"你为何作此猜测?"这小子思维未免太过敏锐了!仅凭只言片语竟能推演出这些?"果然如此!主公确实有此预见!"见苏烨这般反应,郭嘉心中了然,当即分析道:"这些推断皆源自主公方才的指令;""我等皆知主公有推演命数之能;"“究竟有多厉害我们也不清楚!但放在主公身上绝对不一般!”“那为何您要急着让洛阳苏氏商会全部撤走?”“连暗卫也要调走大半?”“难道洛阳对暗卫已经失去价值了?”“只有一种可能——洛阳本身对天下大势不再重要,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联系主公开把暗卫调往长安的命令,我推测大汉即将迁都长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要撤离商会,又将暗卫转移至长安。”“因为洛阳将来会遭劫,朝廷必迁往长安。”“不仅如此!”郭嘉抚着下巴沉吟道:“主公未让商会同往长安,说明您认为长安也非太平之地,不宜经商。”“甚至长安日后也会陷入烦。”“啧啧看来天下真要乱了!有意思!”怎样的乱局能让洛阳覆灭,逼得朝廷迁都长安?想想就。荀攸等人也被郭嘉的推断惊到了。“奉孝这番分析确有道理!”“主公,您真预见到洛阳将毁、朝廷西迁了吗?”众人齐刷刷看向苏烨。“嘶——”苏烨盯着郭嘉惊叹:“仅凭这点线索就能推出这么多?还有什么是你算不出来的?”不如改名叫神算子算了。“所以我猜对了?”郭嘉得意地笑道。心中满是成就感。这些年来暗卫从各地搜集的海量情报,加上苏烨允许他接触这些机密,才让他有此洞察。苏烨暗自思忖,若没有这些磨难,他或许无法取得今日的成就。他所具备的推演能力虽不及苏烨那般超然,却也是建立在充足信息基础上的逻辑延伸。"完全正确!"苏烨颔首赞许,随即正色道:"但今日所言需严守秘密,稍有不慎便会扰乱大局。""我期望局势能沿着既定轨迹延续一段时间,这样才最符合我的利益布局。"若失去先知优势,虽然也能成事,但过程将变得棘手许多。放着安全的捷径不走才是愚蠢之举。苏烨最担忧的是若消息走漏,董卓乱政之事无法如期发生,那将酿成大祸。"遵命!"郭嘉等人立即应声。虽然精神契约已确保他们无法泄密,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都去忙吧!"苏烨起身离去,"暴风雨前的宁静所剩无几,好好珍惜这最后几个月时光。"众人相视而笑。跟随这样一位深不可测的主公,确实令人安心。荀攸提醒道:"主公既预言洛阳将乱,诸位记得通知在洛阳的亲朋暂避风头。"郭嘉笑道:"我们这些寒门子弟哪有什么洛阳亲友?倒是公达你需要多加留意。"郭嘉拍案道:"不对!文若不正在洛阳当差?他虽是荀家人,与我也有交情!""给那小子提个醒!"他突然眉头紧锁,转向荀攸:"公达,你之前说过文若对主公有成见?"荀攸无奈颔首:"他自幼受忠君报国的熏陶,性子又固执。瞧出主公的意图,预见到汉室将倾,自然心存芥蒂。""确实不便告知他。""以荀氏威望和文若的才智,自保无虞。"话虽如此,荀攸心里终究有些芥蒂。他看不惯文若那近乎偏执的坚持——同样沐浴着忠君思想,为何自己就能审时度势?"倒也是。"郭嘉摩挲着下巴:"那家伙机灵得很,除非陷入绝境""但若始终固执己见,迟早要兵戎相见。""当真没法招揽过来?"想到荀彧可能投敌,郭嘉就觉得头疼。可要下更不现实——荀氏族人定然不依,主公苏烨也不会同意,毕竟事关与荀采的夫妻情分。"罢了!":()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