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1页)
南郡因数万叛军俘虏的加入,面貌日异。说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与此同时,苏烨借苏氏商会之力,悄然将势力延伸至周边各郡。荆州的布局如蛛网般悄然扩张。只是,这些动作大多隐于暗处,鲜为人知。待时机成熟,暗子转为明棋,整个荆州的掌控便水到渠成。而大汉疆土,动荡愈演愈烈。岁末,鲜卑见汉室衰微纷乱,以为可乘之机,遂大举进犯幽并二州。次年,即公元187年,先是南匈奴反叛,继而渔阳张纯与同乡张举起兵谋逆,勾结乌桓劫掠蓟县、右北平、辽东诸郡;朝廷急令骑都尉公孙瓒率军征讨;石门一战,公孙瓒大破张纯。此役过后,公孙瓒获封赏,锋芒初露。其麾下白马义从的威名,渐在幽州大地传扬。"主公,幽州暗卫密报,已确认公孙瓒所率白马义从结成军阵,通晓军阵之法;""其势日盛。"这日,甲三向苏烨禀告道。"哦?"苏烨眉梢微动:"无传承却能自悟军阵?确实不凡。""此人堪称将才,可惜"后半句话,消散在空气中。知晓前尘的苏烨很清楚——公孙瓒为将则可,为君则无愧"白马将军"的威名。然而若论一方诸侯之才,他显然不够格。治理与权谋之术皆非其所长。偏偏这两项正是诸侯立身的根本。照此发展,即便将来称雄一方,恐怕也难逃败亡结局。不过这些都与苏烨无关了。荀采日渐显怀,苏烨每日总要抽出更多时光相伴。不仅亲自诊脉照料,更为她特制了安胎灵丹。此丹既能稳固胎气,又可助胎儿筋骨强健,出生后天赋异禀。为了子嗣前程,他可谓耗尽心血。凭借超凡医术,虽仅三月胎龄,他已断定这次必是麟儿。喜讯令荀采、邹倩几人雀跃不已。转眼又过三月,长沙郡突发变故——区星悍然举兵,数日间竟席卷大半郡县。烽火初燃时,消息便已呈至苏烨案头。"这区星,该说是胆大包天,还是愚不可及?""赵慈尸骨未寒,他竟敢在荆州兴风作浪?"苏烨实在参不透这莽夫的心思。原以为自己在荆州坐镇,加之赵慈前车之鉴这场叛乱本该消弭于无形。如今看来,倒是低估了此人的愚勇。暗中探查方知,此事还有蛮族暗中推动。区星背后既有蛮族撑腰,此番作乱倒也不足为奇。苏烨威名虽盛,终究只在中原传扬。那些深山里的蛮族既不闻汉家威仪,更不惧虚名威慑。除非真刀将他们打服——苏烨略作思索,立即召集戏志才、荀攸、郭嘉、田丰等谋士商讨此事。“主公,此事应当先奏报朝廷,望朝廷早日下诏准您平叛!”荀攸率先提议。“正合我意。”苏烨点头赞同。程昱笑着拱手道:“恭贺主公即将再立新功!不知此番会得何等封赏?”“哈哈!承你吉言!”苏烨开怀一笑。这时,郭嘉手托下巴沉吟道:“主公,依我看,此事未必能如我们所愿。”“哦?”众人目光投向郭嘉,“此话怎讲?”郭嘉继续分析:“主公曾言,自平定黄巾之乱后,陛下对您心生忌惮,有意打压。如今长沙叛乱,陛下恐您借机在荆南坐大,未必会允您出兵,反而可能另遣他人。”荀攸等人闻言,皆眉头紧锁——此非杞人忧天。“正是!”郭嘉正色道,“此前赵慈进犯南阳,因地处要冲,危及洛阳,朝廷不得不委任主公;加之袁氏虎视眈眈,陛下断定主公难以在南阳培植势力。”“但长沙远在荆南,天高皇帝远。若主公借平叛之机掌控郡权,朝廷将鞭长莫及。故而此次,主公恐难获出征之机。”田丰冷然接话道:"不单是天子,袁氏为首的士族集团与大将军何进必然联手阻挠主公平叛之事!""主公已是江陵侯,身居征南将军要职;""若再建功,朝廷将如何加封?""擢升为四方将军之一?""何进岂能容忍?手握重兵更会令天子寝食难安;""可若真能平定叛乱,朝廷又岂能不赏?""届时若不升军职,就只能调主公入洛阳担任文官了!""此非良策;""如此一来,南郡基业必将毁于一旦;""更会暴露我们诸多隐秘布置;""故臣以为,纵使天子有意,主公也不宜全力剿贼;""来日方长,眼下权位已足;""不如静待时局大变,再图发展;""当务之急仍是巩固根基,积蓄实力。"众人闻言皆颔首赞同。苏烨感叹:"元皓真知灼见!此时确非出兵良机。",!在众人附议声中,苏烨决断道:"既如此,先上表朝廷,再派甲一往张让府上打点。"虽知各方势力必加阻挠,为防天子突发敕令令其进退维谷,仍需未雨绸缪。以张让之能,在天子面前进言掣肘,方可确保万全。到时候他总不能为了不争功,故意懈怠吧?那样做反而会给人留下把柄,甚至触怒天子。到头来,恐怕要反受其咎。别忘了炉植和皇甫嵩的教训就摆在眼前。「主公英明!」荀攸等人闻言,纷纷笑着称赞道。自家主公当真是把宦官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啊!想立功时借他们的力;不想立功时也能借他们的力。众人这才发觉,原来这群阉人还挺好使的。苏烨并未立即呈递奏表。毕竟按常理,他不可能这么快就得知长沙区星作乱的消息。至少得等上两日。暗卫的情报网络和传递速度绝不能暴露。因此他特意等候了两日,才将消息上呈朝廷,并佯装准备出兵。一日多后,苏烨的奏表已送达洛阳,不仅天子即刻知晓,袁氏、何进等人也都同步收到了消息。「此番绝不能再让苏烨立功!否则他在荆州的势力将彻底稳固!」「甚至可能掌控更多兵权,被调往洛阳!」「这两种局面都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所以,大将军,明日我们务必联名反对由苏烨平叛,请陛下另遣他人。」袁隗第一时间找到何进商议。「正合我意!」何进连连点头,随即皱眉道:「可该推举谁?陛下素来信任苏烨的才干,若没有合适人选,恐怕难以说服圣意。」「此事老夫已有计较。」袁隗冷笑道:「孙坚如何?此人骁勇不输苏烨,本是扬州人氏,对荆州地形也颇为了解。」「推举他出任长沙太守,命其前去平叛,正好在苏烨身侧安插一枚钉子,遏制他在荆州坐大之势!」袁隗冷笑道:"陛下对苏烨的信任可没表面那么深,否则为何不调他来洛阳任职?""很明显,圣上对他也有所防备;""既想用他牵制我们,又怕他在朝中势力坐大,成为新的威胁;""上次赵慈叛乱实属无奈,南阳位置关键;""赵慈来势汹汹,确实让我们措手不及!""谁料此人如此不堪,转眼就被苏烨轻松平定!""简直是在给我们添乱,专程给苏烨送战功!""只要我们明确反对,陛下必然会顺水推舟!"袁隗自信揣测着天子的心思。他认定自己的判断绝无差错。更何况他与何进联手反对,纵使天子有异议也只得隐忍。"好!"何进击掌道:"就这么办!""这次定要挫挫苏烨的锐气!"就在二人密议之时,甲一携礼登门拜访张让。张让眯眼笑道:"来得正好!是为长沙出兵之事?"此事确实棘手。与袁隗类似,张让也自认深谙圣意。尤其明白天子对苏烨的矛盾心理。"非也。"甲一却摇头道:"正相反,我主希望君侯在陛下面前进言,阻止出兵之议。""若陛下本无此意,那便更好。""哦?"张让颇感意外:"你主不愿出兵?"张让满脸诧异,继续追问。"这苏烨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并非如此!"甲一摇了摇脑袋,解释道:"是不能再派兵了!""只要继续出兵,我家主公必定能迅速平息叛乱;""区区一个区星,怎会是我家主公的对手?""但到那时,陛下又该如何封赏?""何必让陛下为难呢?""况且,我家主公暂时也不愿入朝为官,毕竟在这儿毫无根基;""倒不如留在南郡自在,君侯觉得如何?"若是直接拒绝出兵,必然不妥。别看他们与张让合作愉快。但这家伙可是只认银子不认人。而且张让极其精明,深知自己如今的权势和风光全靠谁——那便是天子!因此,他绝不会背叛天子。如果苏烨真不愿出兵,那便意味着他心怀不轨。万一苏烨也有反意呢?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张让可不会冒险。他更不会帮助一个心思不明、可能对陛下构成威胁之人。好在甲一说明了,苏烨并非不愿出兵,而是不能出兵!而且,这番理由倒也说得通。陛下对苏烨的忌惮确实日益加深。不仅是陛下,连张让自己也开始担心苏烨权势的扩张。唯有双方势均力敌,或者苏烨稍逊一筹,张让才能安心与苏烨联手。如果苏烨的权势超过了他,那苏烨还何必倚仗他?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于苏烨这次的请求,张让毫不犹豫地应允:"既是如此,那便包在我身上!""定让你家主公如愿!""多谢!若无他事,在下先行告退!"甲一拱手离去。张让并未阻拦,待其身影消失,即刻动身回宫。恰逢天子收到苏烨奏章,正欲寻张让商议。见其入殿,刘宏径直问道:"让父!苏烨讨伐长沙区星叛军,此事当允否?"近来各地叛乱频发,刘宏已显疲态。每月皆有新乱,幸而声势远不及黄巾之乱。张让躬身应答:"陛下圣心独断,老奴岂敢妄议兵事?然征南将军权势日盛,不若予其他才俊建功之机。""如此既可为陛下栽培新锐,亦可制衡朝局,陛下以为如何?":()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